股權爭議卻釀多通路停用 街口支付用戶要知道的事情
圖、文/周刊王
因母公司與泰山企業之間的股權爭議,街口支付雖然本身聲稱營運獨立、用戶資金安全無虞,但還是引發用戶與商家的信心危機,日前就傳出多家電商、實體店面暫停合作。甚至一度造成民眾「擠兌」。

根據《中央社》報導,整起事件起因於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與泰山企業之間的股權交易爭端。法院日前判定街口金融需返還新台幣36億元,並准許假執行,北院甚至一度試圖對其進行查封。
雖然該次查封未成功,但消息曝光後,立即在市場上引起連鎖反應。街口支付隨後召開記者會強調,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帳務完全獨立,且所有用戶資金都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交付信託銀行管理,不涉入任何民事糾紛。
街口支付也保證,旗下所有用戶的提款、轉帳、儲值功能一切如常運作。雖然近日曾短暫出現「系統忙碌」狀況,官方解釋是因流量過大所致,並非資金異常。公司強調信託資金隨時可提領,沒有擠兌風險。
但即便官方多次強調資金安全,市場仍然反應冷淡。多家大型通路陸續宣布暫停街口支付,其中全國電子宣布自11日起終止合作,而momo、PChome與蝦皮等主流電商平台也將其支付選項下架。此外,部分實體門市,如達利早餐、廣生藥房也宣布停用。
報導中提到,街口支付目前擁有超過650萬用戶,為僅次於一卡通的台灣電子支付市場,其代收付款項則為全台最高。根據官網資訊,目前全台約有30萬間通路支援街口支付,涵蓋便利商店、餐廳、超市、百貨等各類業種。不過在大多數合作通路中,街口支付並非唯一支付選項。
面對外界疑慮,街口支付表示,目前並無任何終止合作的情形發生,也呼籲合作夥伴與消費者理解,代收代付資金皆受信託保障,不會受母公司民事訴訟波及。但外界對於這些保證並不完全買單,網路社群中已有不少用戶反映取消綁定信用卡並將帳戶資金轉出或消費一空。
財務方面,截至2025年6月底,街口支付淨值仍有4億元,並未觸及法定需補資本門檻。營運方面,近一個月交易金額約60億元,代收付款項帳上餘額日均量為40億元,尚無明顯波動,公司近期也無增資計畫,目標為明年達成損益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