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一遇!南韓暴雨「3天累積雨量逾600毫米」 至少10人罹難
圖、文/周刊王
南韓南部地區包括光州與全羅南道(簡稱全南)在內,近期遭遇罕見豪雨侵襲,自7月17日起連續三日降下超過600毫米暴雨,導致嚴重災情。截至7月20日上午,災害造成全國至少10人死亡、9人失蹤,災情仍持續擴大,受害案例激增。

南韓內政部與地方政府表示,光州及全南地區災情尤為嚴峻。光州市與全羅南道共通報有3人失蹤,分別為光州北區新安川一名農民外出後失聯,以及全南順天市順天灣國家花園附近河川有一人遭湍急水流捲走,目前搜救行動仍在進行中。
根據初步統計,全南地區已通報297起公共設施損壞案件,其中211起為河川與溪流堤防潰決,潭陽郡受災最為嚴重(62起),其次為羅州市(31起)、靈光郡(26起)。包括抽水站、排水設施、水庫等基礎水利設施共62處損毀;文化資產也未能倖免,潭陽小巷院石牆、寶城地區的古宅後坡石塊崩塌流失,長城古山書院與順天仙巖寺入口亦因土壤流失遭破壞。
此外,全南地區有574戶民宅因洪水受損,以潭陽(255戶)與鹹平(163戶)最為嚴重。農牧業也遭受沉重打擊,23萬隻雞鴨死亡,豬隻損失約500頭、蜜蜂15群,財損估計達5.7億韓元。多個養殖場亦受波及,損失包括34.5萬條鰻魚、3,000公斤蝸牛及6,000箱海藻種苗,造成約1.29億韓元經濟損失。
農地方面,全南地區農作物受損面積高達7,313公頃,包含6,301公頃稻田與263公頃溫室作物,另有22公頃農地受災。光州截至19日晚10點,已接獲1,311起災情通報,道路淹水與毀損為主,分別為447起與260起,另有124起車輛淹水、263棟建築(含住宅與商業設施)進水。西區(101棟)、東區(71棟)與北區(41棟)災情較為集中。
光州唯一的韓戰遺址「舊山東橋」,也因洪水沖刷導致橋墩受損、部分路面塌陷,甚至有市民在搶救跌入井蓋的老人時陷入危險、險象環生。
截至20日,當地政府已出動大批人力展開復原作業,光州市與全南道共動員約130名公務員與志工投入北區新安洞、東林洞等重災區,另每日調派100名軍人協助清理;光山區則有約300人走訪災民住處與商店,協助清除淤泥與廢棄物。
除了南部地區,首都圈與中部亦災情頻傳。京畿道加平郡多處民宅與乳牛場因大寶橋洪水氾濫而倒塌,大量樹木與垃圾堆積橋面,場面如同戰場。當地傳出至少五人被洪水捲走,並有三棟房屋因山崩倒塌,一人不幸身亡。一名74歲居民描述當時情況,「水漲到我胸口,我太太甚至幾乎被淹到脖子」。
根據消防廳統計,全國共接獲公共設施受害通報1,920件,私人財產損失如建築物、農田等共2,234件。累計已有12,921人緊急撤離。
目前各地仍在進行災損評估與搜救作業,傷亡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南韓政府20日表示,將工作重點由應對降雨轉向災後重建,內政部長尹昊重宣布將調動所有資源協助復原,並建議將災情嚴重地區劃定為「特別災區」。
據氣象單位指出,此次豪雨為「200年一遇」的極端天氣,南部慶尚南道山清郡的降雨量更高達793.5毫米,成為此次死亡人數最多的地區,共有6人罹難、7人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