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十大建設」首度亮相 最快8月拍板、千億投入拚7兆產值
財經中心/陳致帆報導
台灣邁向AI全面轉型的重要工程「AI新十大建設」,22日首度在經發會顧問會議上正式報告並展開討論,最快有望在8月行政院院會定案上路。這項政策預計投入超過千億元資源,目標在2028年以前創造7兆元產值,推動台灣從硬體製造強國進化為AI應用與技術領導者。

這十項建設橫跨三大領域,包括智慧應用、關鍵技術和基礎建設,核心目標是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希望帶動全台超過百萬家企業導入AI應用,從製造、醫療、交通到零售等百工百業,全面數位轉型。
早前國發會已在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進行初步簡報,民間代表如友達董事長彭双浪也積極提供建言,強調應強化數據開放與軟體生態建設。
國發會同時設定AI人才為關鍵推力,短期目標是培育50萬名AI相關人力,長期更希望突破百萬人。並規劃以國發基金千億元資源扶植十項關鍵產業,每年帶動創新創業投資達1,500億元,最終目標是在2040年讓台灣成為全球AI影響力中心,屆時整體產值上看15兆元。政策路徑分為短期4年、中期8年、長期15年三階段推進。
具體建設內容包含:
兆元軟體平台產業:由大型企業帶動中小業者,發展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進軍國際市場。
百萬企業導入AI: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升級。
全民智慧生活圈:推動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AI應用落實民眾日常。
打造新一代護國神山:強化矽光子技術,鞏固台灣在AI先進封裝領域的全球地位。
量子電腦研發:建構亞洲前三的量子運算中心,搶進未來科技制高點。
智慧機器人強國:結合ICT基礎優勢,推動自動化與智慧機器人應用。
算力資源領先亞洲:建設高效能運算中心,算力超越中韓,確保技術自主。
AI人才百萬大軍:持續擴大人才培育與進修體系,扶植產業創新動能。
主權AI與資料治理:完善法規環境,建立台灣自主AI語料庫。
區域均衡發展:在各地設立創新基地,鼓勵青年在地創業,創造地方亮點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