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視覺軟體內建手臂優勢顯著 這家布局人形機器人市場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人形機器人話題持續升溫,協作機器人廠達明(4585)1Q25營收5億、年增51%,營運槓桿發酵使營益率達近兩年新高,EPS 0.7元,年增1,740%。不過第二季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客戶資本支出計畫,導致達明第2季營收降至3.96億元,季減20.16%、年減9.59%;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為8.91億元、年增16.35%。法人分析達明未來展望佳,看好達明在人形機器人市場,軟硬兼備的實力。

達明營運長黃識忠表示第2季營運受到關稅影響,部分客戶出現訂單遞延現象,預期等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稅率公布完畢後,遞延訂單有望在下半年陸續出貨,也維持今年全年營運優於去年的目標。此外,證交所已通過達明機器人從興櫃轉上市申請案,市場預期,達明將於今年9月掛牌。法人圈出具報告,看好達明的潛力。今天達明股價上漲七塊多,來到395元。

1.看好的理由:
●1Q25營收年增51%,營運槓桿發酵使營益率達近兩年新高,EPS 0.7元,年增1,740%。
●2025/26年在AI視覺手臂+AMR帶動下,估EPS將呈現高雙位數成長。人形機器人將於2H25推出,為台灣少數自研自製廠商。
●持續開發AI視覺檢測軟體內建於協作型手臂+布局人形機器人市場,軟硬體兼容實力強。拓展半導體、電子、物流與倉儲市場,展望佳。
2. 重點分析:
●1Q25營收年增51%,營運槓桿發酵使EPS大增至0.7元
達明1Q25營收5.0億元,年增51%,主因1) 達明協作型手臂透過內建視覺軟體,搭配AMR解決方案,於2025年加速出貨中國半導體市場;2) 大手臂佔比自2024年60%提升至1Q25 64%。提升公司整體銷售單價與毛利率;毛利率達51.4%,年增6.8個ppts。營益率達10.0%,年增16.6個ppts,帶動1Q25 EPS達0.73元,年增1,740%。達明整體營運槓桿逐漸發酵,帶動毛利率/營益率大幅提升,獲利漸趨穩定。
●內建AI視覺手臂+AMR帶動2025/26年營收獲利大幅成長
本中心預估2025/26年達明成長動能來自1) 供應鏈轉移至墨西哥與美國建廠及全球供應鏈在地化,帶動自動化需求;2) 全球半導體廠對AMR+協作型手臂內建視覺軟體需求強勁;3) 日本及歐洲專案持續推出,如物流、包裝等。預估2025/26年營收有望雙位數成長,毛利率隨大手臂占比提升將持續改善,營運槓桿發酵將使獲利成長幅度優於營收成長。此外,達明於2H25將推出人形機器人解決方案,為台灣少數具備自研自製人形機器人能力廠商。達明除受惠人形機器人長線成長外,亦將透過人形機器人研發,提升其AI視覺軟體用於協作型手臂的智能化與自主化,並減少系統整合商介入,同步拉升協作型手臂獲利率。
●AI檢測軟體導入使達明成長高於市場,人形機器人潛在市場大
長期展望而言,整體協作型機器人市場規模TAM於未來五年將達17.6% CAGR成長。考量達明具備1) 供應鏈轉移墨西哥/美國及全球在地化生產趨勢,帶動自動化需求;2) 協作型機器人手臂相較同業具有內建視覺模組與AI檢測功能,成長優於產業;3) 具廣達與Omron集團資源,訂單穩健且可支持先期人形機器人產品試驗與應用經驗累積。近期達明營運槓桿隨營收成長已逐漸發酵,獲利能力趨穩定,因此法人研究報告指出,對達明未來3-5年營運展望正向看待。
昨天在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上,黃識忠直言,中國市場競爭激烈「非常捲」,而且是「賠錢生意也在做」,透過提供硬體給學術和研發單位使用,未來其他應用落地與加值服務將是重要關鍵。
不過,達明在大陸市場主要競爭優勢在視覺+AI+機械手臂的整合方案,從整體解決方案角度來看,達明的產品反而比很多陸商產品更划算;目前大陸市場業績占達明營收約三成,主要是攻高階應用,達明看好2025年大陸營運仍會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