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鏡頭搭上機器人熱 三檔個股今年來股價翻倍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機器人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連帶讓被稱為「機器人之眼」的光學鏡頭商機備受矚目,產業人士指出,機器視覺涵蓋範圍很廣,舉凡在工廠內的機器人手臂、移動式裝載運輸的機器人,以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提的人型機器人,都必須具備機器視覺的能力,也因此擁有相關題材的光學類股出現一波漲勢。包括亞光(3019)、佳能(2374)、華晶科(3059)今年以來股價起漲,都已經超過一倍以上。

目前光學鏡頭的應用多半為消費性電子,因此,相關族群的營運狀況也容易受到景氣影響。隨著AI時代來臨,未來自駕車、機器人等產品若是普及化,有望替光學鏡頭產業帶來新氣象。產業人士分析,台灣有許多光學廠都有能力承接所謂「機器人之眼」的訂單,目前客戶也不只有特斯拉,還有許多歐美與中國客戶都在研發人型機器人,量產時間點和產量多大,還要持續觀察,但無疑會是光學大廠下一個新戰場。
相關個股如下:
1.亞光(3019)收盤價131元 漲4.5元
亞光原本就是特斯拉車載的供應商,隨著特斯拉可能將重心轉向機器人題材,市場也預期亞光能搭上這波商機,其實亞光佈局機器視覺已久,過去董事長賴以仁曾表明,公司很早就在試做機器人相關鏡頭,展望未來,亞光預計將搶佔AI快速發展所帶動的光學鏡頭商機,包括機器視覺、VR、AR、MR等市場,持續發揮多元產品效益。今年以來亞光股價從60多元起漲,目前已經翻倍多,從最新6月營收 25.7億元來看,創 40 個月新高,月增 14.1%,連續 4 個月成長,年增 22.05%,連續 16 個月成長。
2.佳能(2374)收盤價59.7元漲1.3元
佳能過去是全球數位相機代工龍頭,但隨著智慧手機崛起,取代數位相機,佳能也走上轉型之路。透過光學機構技術整合AI人工智慧及邊緣運算、機器視覺產品、移動光學領域,都是潛在市場,佳能透露「已具備機器視覺的能力,也確實接到許多客戶的需求,但距離開花結果還有一段時間」。不過今年以來股價從25元漲到59.7元,漲福也超過一倍,從佳能日前公告6月合併營收8.82億元,攀上八年來高點,月增12%,年增62.7%,反映轉型效益爆發,旗下消費型產品360度環景攝影機等出貨強勁。
昨天「台灣 AI 機器人產業大聯盟」將成軍,而能率集團旗下佳能企業 (2374-TW) 在對第二季的營收以 23.34 億元改寫 30 季以來新高,同時,並於第三季的接單數量高於第二季,且佳能也接獲美機器人企業 Mantis Robotics 的近接感測器訂單,也預計在第四季出貨。

3.華晶科(3059)收盤價39.85元 上漲1.4元
華晶科的機器視覺早期以高通(Qualcomm)平台為主,近期成功導入輝達平台,橫跨兩大主流平台下,獲得多家客戶青睞正積極洽談中,華晶科近年朝「高階智慧影像解決方案廠」轉型,產品跨入機器視覺解決方案,並已開始出貨美系品牌大廠,貢獻業績。華晶科表示,公司機器人聚焦美國幾家大公司,目前在手有不少新案子,有望陸續開花結果,機器人相關產品蠻有機會自2025年開始放量,為公司營運挹注新成長動能。不過華晶科所公布的6月營收7.72億、年增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