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崛起「新節儉主義」超省!流通教父分析「4原因」點頭認:台灣有同樣啟發
財經中心/郭嘉柔報導
企業界的「流通教父」徐重仁,經常透過社群平台發表對時事的看法,日前他以「日本消費市場的變化」為題發出長文,點出日本正處於結構性轉變階段,民眾生活態度轉為「節約」、「務實」與「省錢」這3大方向發展,近年來高級精品的銷售不再如過去風光。徐重仁在文內分析消費型態轉變的原因,包含了4大要素,日本人正在走向一條「新節儉主義」的道路,而台灣也同樣有啟發。


徐重仁日前透過臉書發文,提到日本社會近幾年出現明顯消費型態的變化,除了民眾搶購平價白米外,高級品牌的銷售不振、二手市場蓬勃發展,連「收購精品專門家」這類職業,都變成新興熱門的行業,平價餐廳業績更是亮眼。徐重仁認為,這個現象反映出日本消費市場正處於結構性轉變,民眾的生活態度也朝向「節約」、「務實」與「省錢」的方向發展,過去象徵身分與財富的名牌商品,近年銷售量不再如過去風光,受到物價上漲、薪資停滯的雙重夾擊,即使是中產階級也開始轉向二手市場尋找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徐重仁提到,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仰不再盲目,取而代之的是「高價商品的合理價值」與「再利用」的務實觀念。

日本年輕族群對於購買二手商品的接受度明顯提高,徐重仁認為這不僅出於價格考量,也反映出對永續、環保理念的認同。在餐飲業部分,物價上漲但家庭收入未同步提升,導致高級餐廳顧客減少,平價餐飲連鎖逆勢成長。徐重仁分析消費型態轉變的4大原因,包含「能源、食品等日常生活品項價格持續上升,家庭支出壓力增大。」、「多數勞工實質所得未見明顯成長,甚至出現『名目薪資微升、實質生活水準下降』的狀況」、「家庭型態改變,使得個人消費模式趨向小量、精簡、可控」、「年輕人特別重視永續價值,對二手商品、共享經濟抱持開放態度」。

這股「節儉浪潮」是否會逆轉,重新回到過去的奢侈消費?徐重仁認為「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但還是有轉機,像是「薪資顯著上升」、「經濟結構調整成功」,以及「心理層面的轉變」。徐重仁在文末處提到,「日本這一波消費轉型,對台灣同樣有啟發。在高通膨與高房價壓力下,台灣年輕世代也正在逐漸走向簡約、共享、環保的消費觀。」。徐重仁認為,政府與企業若能提前洞察趨勢,打造更友善的二手市場環境、支持平價創新品牌、鼓勵資源再利用,不僅能引導健康的消費文化,也有助於建構更具韌性的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