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交通局PO文呼籲搭車「腋下別朝著人」!醫師曝「3招」破解汗臭社交危機
國際中心/黃鄒承恩報導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交通局日前在官方臉書貼出一則幽默宣導,提醒「高個子乘客請注意,不要把腋下對著他人」。該貼文搭配一張矮個子乘客捏著鼻子、面對高個子腋下的圖片,強調即使剛洗完澡,也應留意與他人的距離與基本禮儀。這一提醒道出了許多人難以說出口的煩惱,也讓台灣家醫科醫師鄭名琁忍不住在臉書分享自身觀察,笑說「夏天一抬手,整車人瞬間清醒」,並強調即便不是狐臭,汗味或悶味也可能成為社交殺手。


鄭名琁提醒,止汗劑應在睡前使用,鋁鹽成分才能有效封住汗管減少異味。(示意圖/取自pexels)
醫師鄭名琁在臉書分享,很多人其實聞不到自己身上的氣味,是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熟悉的味道;但旁人卻能清楚察覺,尤其在電梯、車廂、健身房等密閉空間更為明顯。她建議,自我檢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聞當天脫下衣服腋下處」,若聞起來有悶味、酸味、甚至讓自己皺眉閉氣,就該啟動除臭計畫。鄭名琁整理出三大重點:洗對、擦對、用對,就能明顯改善氣味問題,避免在人際互動中造成尷尬。

鄭名琁建議在洗澡時,建議使用含有氯己定、過氧化苯甲酰等抗菌成分的沐浴產品,腋下至少搓洗30秒以上,流汗量大者也可早晚各洗一次。止汗劑則應於睡前塗抹,因睡前汗腺活性較低、皮膚較乾,有助鋁鹽成分封住汗管、減少流汗。至於體香膏與止汗劑功能不同,前者遮味、後者止汗,兩者可搭配使用。鄭名琁也指出,止汗產品含鋁是否致癌尚無確切證據,國際研究與衛生機構普遍認為正常使用是安全的。若仍受異味所苦,也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鄭名琁強調,從自我檢測到日常清潔保養,都是「不臭到別人」的基本禮貌,讓夏日的人際距離不再尷尬,也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