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上路 儒鴻8月訂單採新定價 聚陽維持成本加價法

發布時間:2025/08/02 20:18:29
更新時間:2025/08/02 20:18:29
FaceBookcopyLinkLine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8月1日正式上路,針對關稅造成成本增加,台灣紡織股王儒鴻率先表態,宣布8月起不再與客戶分攤補貼,所有新訂單將採新定價機制,與客戶重新議價,聚陽則維持成本加價法,不用自行吸收相關成本。


對等關稅上路 儒鴻8月訂單採新定價 聚陽維持成本加價法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台灣傳統產業重新定價避免成本加劇。(圖/路透社)

儒鴻表示,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後,隨即宣布暫緩實施,先執行10%的基礎關稅,這幾個月,基於與客戶共體時艱,儒鴻協助分攤5%以內的關稅。不過,分攤補貼只是暫時性作法,隨著對等關稅8月1日正式上路,將結束補貼機制,所有新訂單與客戶重新議價。

對等關稅上路 儒鴻8月訂單採新定價 聚陽維持成本加價法 
儒鴻將結束補貼機制,與客戶重新議價。(圖/民視新聞資料畫面)

儒鴻每年10月左右,配合紡織業換季時期,會密集洽談新年度合約,有鑑於今年市場變化大,除了關稅,還有第2季新台幣急升造成匯率影響,都會一併反映在新價格裡。儒鴻董事長王樹文日前就表示,關稅是由進口商支付,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變數,儒鴻對自己的能力、品質有信心,不會與客戶一起分攤對等關稅。


王樹文強調,客戶如果要轉嫁或轉單,首先要找得到替代品,而且這個供應商要能接、還要願意接。放眼全球成衣代工業,能像儒鴻一樣達到3成毛利率的廠商並不多,儒鴻有足夠競爭底氣。

成衣廠聚陽(1477)則表示,一直以來都是成本加價法,關稅協商結束後,會轉價給消費者,不用自行承擔這部分的成本。聚陽近日公布上半年財報,稅後純益18.87億元,年減4.61%,每股稅後純益(EPS)7.65元,第二季新台幣升值10.97%,單季匯損達1億多元,是上半年獲利衰退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合併營收176.13億元、年增8.04%,仍為同期新高。

對等關稅上路 儒鴻8月訂單採新定價 聚陽維持成本加價法 
川普關稅衝擊紡織等傳產。(圖/民視新聞資料畫面)

聚陽目前接單情形,以及客戶回補的動能來看,第三季雖仍有變數,但狀況逐漸好轉,需求也沒有外面想像的糟,至於主要生產基地,產能超過7成在低關稅率的印尼、越南,相對其他地區,更能吸引全球品牌客戶的下單力道。


7月起,聚陽將分擔客戶大約3%的關稅成本,加上降緩新台幣升值的衝擊,聚陽調漲產品單價,幅度約為中個位數,這對下半年營收成長、獲利增加也有實質的貢獻,由於日系客戶受對等關稅的影響較小,從目前來看,今年訂單穩定成長,量能趨勢還是往上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