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關稅重棒 中小企業2,451億產值恐蒸發!齒輪大王嘆:傳產變「慘業」...

發布時間:2025/08/06 12:18:26
更新時間:2025/08/06 12:18:26
FaceBookcopyLinkLine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白宮公布台灣關稅稅率為20%這天,讓許多國內傳產業者,感受到一股凜冬將至的蕭瑟氛圍。經濟部評估關稅將衝擊近2.3萬家中小企業,2,451億產值恐蒸發。



20%關稅重棒 中小企業2,451億產值恐蒸發!齒輪大王嘆:傳產變「慘業」...
關稅20%中小企業2,451億產值恐蒸發!(今周刊製圖)

 「這幾年,傳產真的變成『慘業』,與日、韓競爭相當吃力,現在又加上關稅,整體問題滿嚴重的。」即將卸任和大工業集團董事長、被業界封為「齒輪大王」的沈國榮語帶無奈地說。

「升級轉型是傳產唯一的出路,只是這非常困難。」沈國榮仔細對《今周刊》記者解釋,他最熟悉的工具機械業,若要讓一條產線自動化,光軟體建置就要耗費上億元、安裝機械手臂也動輒以億元計價,那些獲利原本就不甚理想、近期又因新台幣升值而雪上加霜的企業,實在難有餘力投資未來。

紡織、工具機業也都是重災區。曾任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祕書,如今穿梭在各產業公會擔任顧問的葉哲良也看到問題,他指出,相較於關稅稅率,中國企業在塑化、機械、金屬等產業上大打價格戰,例如台灣鑄件材料成本,比中國貴了3成,終端售價差距更大,這才是台灣企業的最大威脅。

反倒長年飽受紅色供應鏈衝擊的紡織業,早就有面對威脅的經驗。

美國營收占7成的機能服飾代工大廠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認為,紡織業近年已陸續將生產基地分散至東南亞各國、適用當地關稅,因此聚陽與其他國家同業,大致仍在同等條件上競爭,勝負終將取決於創新力與生產力。

周理平不諱言:「這波關稅是在檢視各國企業的競爭力,很可能會淘汰掉一些業者。」

偏偏過去幾年,台灣傳產業者,都面臨競爭力大不如前的困境。

「無論20%關稅是不是最終版本,設法提升台灣的傳統產業競爭力、不繼續過度向半導體產業傾斜,都勢在必行。」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嚴肅提出建言。

被問到政府如何協助傳產度過眼前難關,企業主一致將矛頭指向「穩定匯率」。沈國榮直白建議,希望政府能將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31元新台幣左右區間,讓業者有升級轉型的時間與空間。

掙脫眼前困境之後,還是得面對傳產競爭力不足的癥結。

「台灣企業生產力夠,但品牌一直做不出來,因為政府更注重研發、生產,導致業者只能『賺工錢』。」在關稅揭牌之際,近年對美出口額達20億元的光陽工業董事長柯俊斌,具體建議政府考慮對消費性產品提供「行銷支出抵稅」優惠,鼓勵台灣企業建立品牌形象。

然而,不是所有傳產業者都能直接面向消費端,代工製造才是台廠主力。

為有效壓低成本,葉哲良建議政府在機械、工具機等產業推行共用零組件,放大整體採購量後,降低成本;下階段則可考慮推動同業整併,政府以類似私募基金的到期出場模式挹注,讓合併公司有錢共同行銷、推動轉型。

除了傳產必須找到出路,這場關稅之亂,也是一次檢視台灣經濟是否非得繼續高度依賴出口的機會。

「沒有人限制台灣一定要維持出口導向的經濟。」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認為,今遇到對等關稅,恰好可以重新思考塑造有利出口的大環境,對台灣是否確實有利。

危機,或許也是轉機。無論川普關稅大戲最終如何收場,政府喊了多年,卻始終未能落實的傳產升級轉型,不能繼續延宕下去。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7yszr2)

「被啃老兒逼到半夜逃家」退休夫妻月領5萬年金淚訴:40歲雙胞胎不工作,月吃3萬伙食費、體重200公斤  

普發一萬資格、最新進度!請領流程、5種方式可能比照過往?輸2組號碼人人能領?最快發錢時間曝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