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幼教現場2/家長態度令專業教師卻步 代理後門大開陷惡性循環

發布時間:2025/08/07 08:36:21
更新時間:2025/08/07 08:36:21
FaceBookcopyLinkLine

圖、文/周刊王

準公共幼兒園近年快速擴張,擠壓公立幼兒園招生空間,品質卻難以保障,尤其在教保人力管控上形同虛設。由於教保員投入幼教產業的意願低,即使進入教學現場,也多優先選擇公幼,導致不少準公幼及私幼大量聘用未具幼教背景的畢業生任教,嚴重衝擊教保品質。學者坦言,如今幼教產業已逐漸失去家長信任,教師熱情被磨光,不願再投入教職,最終陷入品質低落、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

失衡幼教現場2/家長態度令專業教師卻步 代理後門大開陷惡性循環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指出,準公共體系在人力控管上存在重大隱憂,許多園所濫用《教保服務人員條例施行細則》第8條第1項,只要報請縣市教育局核准,即可聘用未具幼教背景、僅經短期訓練的大學畢業生任教。原本用於特殊情況的人力替補機制,如今卻淪為「代理後門」,讓非專業人員大量進入教學現場,嚴重衝擊教保品質。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指出,每年逾半數合格教保員不願投入幼教環境,不少私幼與準公幼因此大量聘用專業不足的應屆畢業代理教師,嚴重衝擊教保品質。(圖/報系資料照)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理事長許文菁指出,每年逾半數合格教保員不願投入幼教環境,不少私幼與準公幼因此大量聘用專業不足的應屆畢業代理教師,嚴重衝擊教保品質。(圖/報系資料照)

據了解,幼兒園會先聘有「幼教師證」的合格老師,其次才是有教保員資格的人,也就是念過相關科系或修滿教保專業課程的人。如果真的找不到合格人選,可向教育局報准,有限度地請代理老師或臨時教保員,包括修過相關學分但還沒拿到教師證、有托育、教保經驗,甚至是大專以上學歷、有教學經驗的短期代課老師。

許文菁引用教育部6月統計指出,近5年來,每年平均約有810人拿到幼教師資格,但實際投入教保工作的只有約654人,任職率約80.8%;至於教保員,每年平均有4252人具備資格,卻只有2138人真的進入職場,任職率僅50.3%。她直言,這代表每年有超過一半的合格教保員不願踏進幼教現場,而工會掌握的情況是,八成有教保資格的老師都會優先搶進公幼,因此私幼與準公幼的教保品質,自然很難獲得保障。

近年虐童事件頻傳,重創家長對教保現場的信任。各縣市紛推「公托監管雲」,老師的一舉一動全曝露在鏡頭下,這股沈重壓力也使他(她 )們轉身投入其他行業。(圖/報系資料照)
近年虐童事件頻傳,重創家長對教保現場的信任。各縣市紛推「公托監管雲」,老師的一舉一動全曝露在鏡頭下,這股沈重壓力也使他(她 )們轉身投入其他行業。(圖/報系資料照)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涂妙如教授直言,這種現象在各類幼兒園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台灣幼教師資嚴重短缺,且與社會氛圍息息相關,頻繁曝光的虐童案件讓家長成了「驚弓之鳥」,對老師的教學充滿疑慮,甚至出現濫訴情況。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熱情大受打擊,許多人不願再投身幼教行業,幼兒園只好大量聘用代理教師,導致整體品質持續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教委員會主委楊逸飛揭露,家長對幼教老師的疑慮已達過度敏感的程度,常因些微線索即提出申訴。調查若證明無誤後,事情似乎就此平息,但老師卻在多次調查中身心受創。他以新北市「彩虹藥水」事件為例,法院最終判定教師無罪,但社會很快恢復平靜,彷彿事件未曾發生;然而,那些老師卻因此失去從教信心,不敢繼續從事幼教工作,宛如「被打了一頓後假裝沒事」,讓教師們的苦楚難以訴說。

楊逸飛強調,如今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權益嚴重失衡,家長端的影響力遠遠壓過教師端。教育部應賦予教師正當的申訴權,保障其最基本的公民權益,讓教師在面對不實指控時能有底氣自我辯護,才能安心投入幼教工作,逐步扭轉當前的惡性循環。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