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對等關稅如繳保護費 歐盟為北約、援烏讓步

發布時間:2025/08/08 09:41:11
更新時間:2025/08/08 10:00:58
FaceBookcopyLinkLine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8日專電)美歐上週達成15%對等關稅協議,德媒形容談判過程如向黑道繳保護費,歐方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步步緊逼下多次讓步,除因內部分歧削弱談判籌碼,歐盟顧及北約與對烏克蘭軍援,最終選擇向美方妥協。

德媒:對等關稅如繳保護費  歐盟為北約、援烏讓步

美歐對等關稅原訂8月7日上路,根據上週談妥協議,歐方承諾採購液化天然氣等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6000億對美投資與數千億軍事裝備,換取最優惠關稅稅率。

● 提早備戰「川普模式」 反制劇本卻無人敢執行

德國重要產經媒體商報(Handelsblatt)梳理自4月以來美歐對等關稅的談判過程,指出早在去年美國大選前,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秘密成立「川普特別小組」,推演美國加徵關稅後的反制劇本。

小組成員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密集會議,研擬對美報復性關稅、升級情境與可供談判的讓步方案,同時分析川普的談判風格與決策模式,未雨綢繆計算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對歐盟造成的衝擊。

然而當川普4月2日在白宮宣布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時,歐盟卻選擇觀望。4月9日歐盟成員國通過價值210億歐元的對美報復性關稅,隔日被范德賴恩喊停,並獲時任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背書。

商報認為,這是歐盟在與美國交手過程中「第一次重大錯誤」。歐盟的退縮被投資人解讀為美歐已有達成協議的默契,回穩的金融市場減輕川普壓力。從那一刻起,歐方即喪失先發制人籌碼,鞏固川普對歐盟的強勢談判地位。

● 歐盟成員國唱不同調 難團結反制對等關稅

在布魯塞爾,歐盟高層早早就提出一個關鍵問題:若選擇反擊,歐洲是否有能力撐過多輪升溫的貿易戰,而來自成員國的分歧回應,讓歐盟貿易總署署長魏恩德(Sabine Weyand)感到沮喪。

法國、西班牙與丹麥主張對美採取強硬立場,但德國與義大利則表達反對。一名歐盟官員透露,德國擔心汽車產業受創,不願與川普對抗;義大利則因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與川普路線接近,也選擇退讓。

德義是歐盟對美出口最多的兩大國,若無這兩國支持,歐盟難以提出具可信度的反擊方案。與此同時,歐盟官員更指出,川普政府對布魯塞爾內部狀況掌握精準。

一名歐盟對等關稅談判成員透露:「即使我們在被稱為『地堡』的防竊聽會議室開會,美方隔天還是知道我們說了什麼。」歐方表面的強硬姿態,在川普眼中不過是虛張聲勢。

● 防止美國退出北約 安全議題影響關稅談判

北約安全成為貿易談判中無法迴避的潛在變數。商報指出,川普多次揚言退出北約,對歐洲安全承諾搖擺不定,讓歐盟擔憂,歐盟擔憂若在經濟上強硬反制,可能引發川普以安全為籌碼報復,甚至削減對烏克蘭軍援。

5月6日,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正式上任,對歐洲戰略路線產生關鍵影響。商報指出,梅爾茨原本強調歐洲應逐步擺脫對美依賴,但上任後很快意識到,歐洲距離「自主外交與防衛」仍有漫長路要走,因而轉而強調「穩住美國」的重要性。

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也表示,歐洲原則上將貿易與安全議題分開,但對川普而言,這種分離過於天真。川普視關稅為萬用工具,不僅拿它來打擊墨西哥毒品走私、施壓加拿大外交政策,貿易與地緣政治早已密不可分。

「貿易衝突升溫可能連帶影響美國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與北約部署」,這個想法引發歐盟內部強烈焦慮,成為推動歐盟向美方妥協的隱性力量。

● 一堂昂貴的教訓 短期止血長期代價未明

在川普步步進逼下,歐盟原本準備的反制工具形同空殼,雪上加霜的是,賓士與BMW等德國車企私下與白宮接觸,以投資換取減免關稅,削弱歐盟整體談判籌碼,布魯塞爾高層直言這是「極具破壞性」的背後交易。

7月初,川普揚言對歐盟加徵30%關稅,同時留下一個月談判期限。歐盟內部雖短暫凝聚支持動用「反經濟脅迫工具」,並研擬對1000億歐元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但在美日率先達成15%協議後,歐盟態度再度軟化。

法國、德國與義大利領導人最終在與范德賴恩的會議中同意接受15%對等稅率,多名歐盟高層坦言,這場談判是一堂昂貴的教訓,短期雖避開更嚴重衝擊,但在美方「收保護費式」的關稅威脅下,歐洲需要付出難以估量的政治與經濟代價。

不過受傷的或許不只歐洲,商報引述一名歐盟高層官員表示:「也許5年後,人們會說,這些歐洲人真精明。他們既保護了烏克蘭,也讓美國留在北約,短期吞下必要之惡,長期卻將關稅的主要負擔轉嫁給了美國人。」(編輯:張芷瑄)11408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