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TISA優化退休理財
撰文:駱潤生
台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加劇、勞動人口減少,讓退休金制度面臨沉重壓力。勞保年金財務黑洞已成為社會隱憂,勞退新制自提覆蓋率偏低,未來退休生活的穩定度將更多仰賴個人儲蓄與投資能力。

國外曾有調查顯示,一般民眾的投資行為偏向短線投機,平均年化報酬率僅約1.9%,遠低於市場長期平均值。再加上近年全球政經局勢變化劇烈,通膨蠶食購買力,讓許多人對投資市場裹足不前,甚至將延後退休準備。這種惡性循環,正把退休生活的保障推向險峻邊緣。
回顧近年金融市場,不論是貿易戰、美元貶值引發的通膨壓力或地緣政治衝突,都不斷提醒我們,「市場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在這種環境下,投資的「底層邏輯」愈顯珍貴——長期投資、資產分散、紀律執行、風險管理與持續自我學習,是穿越市場風暴的關鍵。金融學者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Siegel)在《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說:「長期擁抱股市,是對抗通膨、實現財富增值的最佳武器。」然而,許多投資人缺乏耐心與紀律,往往在市場恐慌時殺低,樂觀時追高,反而錯失長期複利的威力。

為引導國人建立中長期投資習慣、強化財務自主,金管會參考英國及日本退休金制度,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TISA在今年正式上路,成為鼓勵民眾及早開始準備退休的重要政策工具。而TISA的設計,也針對投資人痛點進行優化:
1.專戶管理:投資人可以在證券商、銀行等基金銷售機構開設專屬TISA,清楚掌握每一筆投資本金及持有期間。
2.定期定額、培養紀律:TISA基金只能透過定期定額申購,且鼓勵連續扣款24個月,養成長期投資習慣,避免短線頻繁進出造成損失。
3.費用優惠:申購免手續費,基金經理費率低於1%,有效降低投資成本。
4.嚴選標的:TISA基金由專業委員會篩選,涵蓋股票、債券與多元資產配置型基金,適合中長期穩健投資。
雖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租稅優惠,但TISA制度設計已預留政策空間,未來一旦加上稅負誘因,將進一步提升吸引力,成為退休理財的重要引擎。
對於尚未啟動退休理財的民眾而言,TISA正是一個絕佳的起點。隨著政策逐步推進,冀望投資文化從「短線投機」轉向「長期穩健」,為全民打造更有韌性的退休金保障。(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成員、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本文獲「Smart自學網」授權轉載
Smart自學網連結到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Default.aspx
延伸閱讀
▶2025複委託總整理》定期定額入門必看,券商優惠懶人包
▶少子化嚴重,未來房子還有「人」買?房價還會續漲?這3類房子恐撐不住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