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稅後月薪排全球第41名 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
圖、文/周刊王
根據《CEOWORLD》雜誌最新調查,2025年全球平均稅後月薪最高的國家為瑞士,達8,218美元(約新台幣24.5萬元);新加坡則以4,457美元(約新台幣13.3萬元)成為唯一擠進前十名的亞洲國家。相較之下,台灣平均月薪僅1,870美元(約新台幣5.6萬元),排名全球第41名,是亞洲四小龍中排名最後,與南韓的2,287美元、香港的3,177美元、日本的2,583美元皆有明顯落差。

該調查涵蓋本薪、獎金及津貼,並扣除社會保險,統計為稅後實領薪資。第二名是盧森堡6,740美元,美國則以6,562美元排在第三名。香港排名第22、南韓第30、日本第27,台灣則略高於捷克、愛沙尼亞與澳門,但仍明顯落後於其他高收入經濟體。
房市專家何世昌在臉書指出,雖然台灣人均GDP已達34,426美元,但與稅後平均月薪1,870美元相比,明顯呈現落差;日本與南韓人均GDP雖略低於或接近台灣,但平均薪資卻顯著較高,顯示台灣的薪資結構可能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
何世昌認為,儘管台灣租稅負擔率低於多數先進國家,但企業薪資分配偏保守,加上稅前薪資基礎本就偏低,「如何大幅提升全民薪資所得,真的需要政府好好努力!」
國發會過去分析指出,台灣薪資偏低的成因包括年資較淺、數位技能不足、產業附加價值不高、學用落差明顯,以及高生活成本、企業獲利未能有效回饋員工、創業資源缺乏等多重問題。
此外,部分大型企業與高收入者雖對GDP貢獻高,但實際受僱人數少,導致GDP數據與全民平均薪資脫鉤,反映出台灣整體收入結構仍待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