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喜不斷!台灣六大棲地海龜產卵創新高
圖、文/品觀點
隨著夏季逐漸落幕,台灣的海龜產卵季也進入尾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最新調查顯示,自4月以來,墾丁、小琉球、蘭嶼、東沙、望安及南沙太平島陸續傳來捷報,母龜上岸產卵數量創下近年新高,讓今年成為「龜」影重重的豐收之年。

隨著夏季逐漸落幕,台灣的海龜產卵季也進入尾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最新調查顯示,自4月以來,墾丁、小琉球、蘭嶼、東沙、望安及南沙太平島陸續傳來捷報,母龜上岸產卵數量創下近年新高,讓今年成為「龜」影重重的豐收之年。↑圖說:墾丁夏都酒店旁卵窩孵化率達9成以上(圖片來源:墾丁夏都沙灘酒店提供)
根據觀測,今年母龜回流數量明顯增加。澎湖望安迎來3隻母龜築巢,其中一隻更跨海自東沙覓食後重返望安產卵;蘭嶼新增椰油沙灘為新棲地;小琉球則紀錄到母龜長途洄游至東沙海草床補充能量,顯示東沙豐沛的海草資源,正縮短母龜繁殖週期,有助族群復育。
南沙太平島成果同樣亮眼,今年2月至7月已有逾70隻母龜上岸,累計超過百窩卵窩;墾丁白砂、大灣等沙灘也陸續出現稚龜破殼爬向大海的動人畫面,其中一窩孵化成功率更達九成,為保育添上佳績。↑圖說:南沙海域常可見海龜交配行為(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吳柏諭提供提供)
除了監測保育,海保署也持續在小琉球推動「海龜街頭開講」與「預約講座」,讓遊客更了解海龜所面臨的威脅,並建立與海龜共存的友善意識。
海保署提醒,雖然產卵季即將結束,但孵化高峰才剛開始。颱風帶來的豪雨與浪潮恐影響稚龜孵化,呼籲民眾減少夜間光害及人為干擾,不踩踏標示卵窩,並避免留下塑膠垃圾。若發現海龜受困或稚龜迷路,可立即通報「1999」或「118」專線。海保署期盼,今年能迎來更多小海龜順利啟航,為台灣海洋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