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科技監控設備大揭密 被告電子腳環手環首曝光

發布時間:2025/08/23 18:48:11
更新時間:2025/08/23 18:48:11
FaceBookcopyLinkLine

社會中心/黃國誠 葉晏昇 台北報導

不論是電子腳環或是手環,搭配個案手機以及居家讀取器,這些科技監控設備,近來頻繁出現在法院取代羈押裁定書裡,就是避免被告在判決確定前,落跑事件重演,而電子監控最早是先用於性侵案加害對象,2019年開始,放寬到有逃亡之虞的被告,採用高科技定位系統,輔以電子圍籬措施,除了防止性侵犯再犯,也讓監控中的被告,無所遁形。

獨/科技監控設備大揭密 被告電子腳環手環首曝光
科技設備監控中心 電子腳環手環「首度曝光」(圖/民視新聞)

拉開褲管,準備配戴電子腳環,廠商拿來黑色塑料材質,搭載高科技定位系統的「黑盒子」,開始進行加工。經過掙脫測試後,確認沒問題,電子腳環開始不離身,即刻進入監控狀態。銬上電子腳環,宛如是一道命運的枷鎖,碰上沒電就得立刻充電,否則系統會發出警示訊號,有了行動充電裝置,至少不用坐等電充飽,相較於腳環,電子手環倒是「人性化」不少。長得幾乎跟電子手錶一樣,外人不易察覺,自己是正受監控對象,而裝了電子手環跟腳環後,當然要來實地測試,看看究竟監控系統定位準不準。走出監控中心,透過衛星定位,每走一步,通通都在監控中心掌握之中,來到設定禁止進入的天母棒球場,才剛踏進場外一步,系統立刻就會收到通知。

獨/科技監控設備大揭密 被告電子腳環手環首曝光
居家讀取器搭配電子腳環 更能掌握居家監控範圍及定位(圖/民視新聞)

過去較少出現的「個案手機」,則是透過自拍方式,回報所在位置,投過手機自動判讀,很難「瞞天過海」。至於居家讀取器,也是強化定位功能,嚴加看管企圖逃亡的被告,監控設備四大法寶,包括電子腳環,涵蓋四種定位系統,重量較重,相較之下,電子手環輕便許多,而個案手機則是用來回報門牌地址,居家讀取器,搭配電子腳環,更能掌握行動範圍。

獨/科技監控設備大揭密 被告電子腳環手環首曝光
電子科技監控對象 目前以刑事案件被告和性侵案加害人為主(圖/民視新聞)

連一鮑魚前董事長鍾文智,竟在加保後,沒有延長電子監控,最後棄保潛逃,引發喧然大波,而遠東航空前董事長張綱維,配戴電子腳環後,七度出現違反科技監控警示,改收押回籠,八八會館負責人郭哲敏,戴上電子腳環後,一周示警也曾高達926次。越來越多法官,會以電子監控取代羈押手段,包括京華城案一度交保的柯文哲、以及應曉薇,都曾戴上電子腳環,而現在進行式的則有沈慶京、前勞發署北分署長謝宜容,以及涉及幽靈連署的黃呂錦茹,受限於法律,現階段科技監控對象,以刑事案件被告和性侵案加害人為主,透過科技監控,除了防止被告逃亡,更要讓高度再犯可能的性侵犯,無所遁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