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見!科學家發現亮橘色鯊魚 罕見基因突變造就「錦鯉系掠食者」

發布時間:2025/08/28 11:33:43
更新時間:2025/08/28 18:55:38
FaceBookcopyLinkLine

圖、文/周刊王

國外科學家近日在哥斯大黎加托圖格羅國家公園(TortugueroNational Park),意外發現1尾全身呈亮橘色的鯊魚,牠的特殊色澤源於2種極為罕見的基因突變。這項發現被刊登於最新一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MarineBiodiversity)期刊,成為全球首度記錄到的案例。

全球首見!科學家發現亮橘色鯊魚 罕見基因突變造就「錦鯉系掠食者」

國外科學家近日在哥斯大黎加托圖格羅國家公園(TortugueroNational Park),意外發現1尾全身呈亮橘色的鯊魚,牠的特殊色澤源於2種極為罕見的基因突變。這項發現被刊登於最新一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MarineBiodiversity)期刊,成為全球首度記錄到的案例。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該尾鯊魚是在2024年8月間1次研究性釣魚行動中被發現的。研究團隊迅速拍照記錄後將其放生,並對此生物進行深入分析。據悉,該尾罕見的橘色鯊魚為護士鯊(Nurse Shark),常見於哥國沿岸海域,然而牠的獨特外觀讓人不禁聯想到放大的錦鯉魚,而非兇猛的海中掠食者。

研究指出,該尾鯊魚同時罹患2種極為少見的基因疾病,首先是黃變症(Xanthism),導致深色素缺失,使橘色、黃色等淺色素顯得更加明顯;再來,科學家觀察到該鯊魚眼球呈「糊狀白色」,無明顯虹膜,研判是患有白化症(Albinism),導致體內黑色素生成遭抑制,使身體其他部位如雙眼變為純白。

國外科學家近日在哥斯大黎加托圖格羅國家公園(Tortuguero National Park),意外發現1尾全身呈亮橘色的鯊魚。(圖/翻攝自臉書,Parismina Domus Dei)
國外科學家近日在哥斯大黎加托圖格羅國家公園(Tortuguero National Park),意外發現1尾全身呈亮橘色的鯊魚。(圖/翻攝自臉書,Parismina Domus Dei)

報導指出,這種基因組合是前所未見的,造就了鯊魚鮮明搶眼的「奶油雪糕色」皮膚。研究人員表示,除了基因因素外,環境壓力、近親繁殖及荷爾蒙失衡也可能導致類似的表現型。儘管失去了原有的棕色保護色,無法有效在海底偽裝,科學家推測這種突變不影響壽命。因為該鯊魚已成功發育為成體,顯示其適應能力仍足以在野外生存。

據了解,一般護士鯊特徵為淺棕色皮膚、白色角膜包圍的小黑眼睛,以及從上唇露出的小型尖牙。牠們不依靠強力咬合,而是透過吸力撕裂獵物,是海底常見但不具高攻擊性的鯊魚種類。這項發現不僅提供科學界對海洋基因變異的新見解,也再次顯示大自然的奧妙遠超人類想像。

國外科學家近日在哥斯大黎加托圖格羅國家公園(Tortuguero National Park),意外發現1尾全身呈亮橘色的鯊魚。(圖/翻攝自臉書,Parismina Domus Dei)
國外科學家近日在哥斯大黎加托圖格羅國家公園(Tortuguero National Park),意外發現1尾全身呈亮橘色的鯊魚。(圖/翻攝自臉書,Parismina Domus Dei)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