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僵硬別輕忽!中醫師鄭傑元:五十肩恐影響日常生活
圖、文/引新聞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天氣熱冷氣吹過頭,肩膀僵硬可別輕忽!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鄭傑元提醒,若出現肩膀僵硬、夜間痠痛、手舉不起來等症狀,恐怕是「五十肩」上身;這種肩關節囊發炎導致的慢性病,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不僅影響穿衣、洗頭,嚴重時甚至連抱孫子都成問題。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天氣熱冷氣吹過頭,肩膀僵硬可別輕忽!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鄭傑元提醒,若出現肩膀僵硬、夜間痠痛、手舉不起來等症狀,恐怕是「五十肩」上身;這種肩關節囊發炎導致的慢性病,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不僅影響穿衣、洗頭,嚴重時甚至連抱孫子都成問題。
圖/鄭傑元醫師指出,年齡只是高風險之一,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五十肩。(恩主公醫院提供)
根據美國醫學資料庫(StatPearls, 2023)指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在一般人口中的盛行率約2%至5%,好發於40至60歲,不過現代人長時間久坐、滑手機、缺乏運動,五十肩有年輕化趨勢;鄭傑元舉例,一名32歲室內設計師因熬夜工作,突然右手抬不起來、肩膀劇痛,起初誤以為是拉傷,最後確診五十肩,經針灸與中藥治療數週後才逐漸改善。
鄭傑元指出,中醫將五十肩歸類為「痹證」,又稱「肩痹」或「漏肩風」,臨床常見四大類型,一是「風寒阻絡型」,常因長時間吹冷氣誘發,患者多表現為肩膀痠痛、遇冷加重,活動受限,治療以溫經散寒、祛風通絡為主;二是「氣滯血瘀型」,疼痛如刀割,夜間加重,這類型類似「血流不通、經絡塞車」,治療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為主。
三是「氣血虛弱型」,肩膀易疲勞、無力,休息後會緩解,伴隨氣短、臉色蒼白等虛證,須補益氣血、強化筋骨,及四是「肝腎不足型」,多見於年長或體虛者,治療以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為主;不同類型的治療會搭配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或補益氣血等方式,並輔以針灸穴位如肩髃、肩髎等,配合當歸四逆湯、八珍湯或獨活寄生湯等中藥方劑。
除了治療,居家運動復健更是關鍵!鄭傑元提醒,五十肩最怕「不動」而不是痛」,適度活動,反而能改善黏連與僵硬鼓勵病患每日花5到10分鐘進行溫和的運動;常見的復健方式包括鐘擺運動、毛巾操、手指爬牆等,每日5到10分鐘即可,有助肩關節逐步恢復。
五十肩不是一般的肌肉拉傷,而是肩關節囊慢性發炎與沾黏,若延誤治療可能演變成「凍結肩」;鄭傑元指出,肩關節活動永久受限,嚴重影響生活。尤其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罹患率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復原速度也較慢,更要特別留意肩膀異常症狀,呼籲糖友肩膀出現不適,應盡早就醫診斷,不可掉以輕心。
鄭傑元強調,肩膀痠痛並非全是五十肩,也可能是肌腱炎、鈣化性肌腱炎、肩袖撕裂或頸椎神經壓迫,五十肩不是老化的必然,更不是只能「忍一忍」;「切勿自行誤判或亂拉伸,應盡早就醫診斷,對症治療,才能避免錯過黃金復健時機。」
更多引新聞報導
土城醫院:甲狀腺結節治療方式多元 免開刀方式一次看
恩主公「媽咪好孕日」講座 分享產前、產後及新生兒照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