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交流協會:沒有台灣製造半導體 美國AI岌岌可危

發布時間:2025/09/09 11:50:15
更新時間:2025/09/09 12:10:03
FaceBookcopyLinkLine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張建中台北9日電)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川合現今天出席晶鏈高峰論壇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發展完整的生態系;若無法取得台灣製造的半導體產品,美國的AI產業將岌岌可危,美國不能沒有台灣的半導體產品。

日台交流協會:沒有台灣製造半導體 美國AI岌岌可危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張建中台北9日電)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川合現今天出席晶鏈高峰論壇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發展完整的生態系;若無法取得台灣製造的半導體產品,美國的AI產業將岌岌可危,美國不能沒有台灣的半導體產品。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針對非在美國設廠的半導體產品課徵關稅,川合現在晶鏈高峰論壇中表達看法。他說,若政策真的執行,會對日本半導體產業造成很大的傷害。


川合現表示,日本半導體產業正在復興階段,若美國對半導體開徵關稅,將影響日本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美國採取片面的關稅政策,違反WTO最惠國待遇,長期也不會有好處。


川合現說,台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發展完整的生態系;若無法取得台灣製造的半導體產品,美國的AI產業將岌岌可危,因為美國不能沒有台灣的半導體產品。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歐盟駐日代表團數位經濟政策公使銜參贊(Peter Fatelnig)及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包瓊郁與川合現,在論壇中探討建構全球半導體網絡對話。


曹世綸表示,半導體是現代不可或缺的產業,無論是軟硬體,都需要半導體作為基礎,預估2030年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到1兆美元。


因應半導體需求熱絡,曹世綸表示,世界各地正在興建的晶圓廠高達100座,歐、美、亞洲等都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為確保國家和產業安全,需要打造更多研發中心和製造中心,強化半導體產業韌性,也需要透過國際合作加強供應鏈韌性。


曹世綸表示,過去以台灣、日本、韓國和中國等為主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中心,現在歐洲、美國等國也積極發展半導體,東南亞也積極打造半導體供應鏈。展望未來,需要促成全球通力合作,才能引領半導體產業進入下個世代,以克服地緣政治、環境挑戰等挑戰。


此外,需要推動區域之間的對話,更重要的是,希望持續追求創新,強化半導體產業韌性。


Peter Fatelnig說,歐盟祭出晶片法案補助研發,未來將持續推動。產業面臨許多不確定性,需要持續讓政府、產業之間合作更加穩定,不能急就章推動政策,需要慎重考慮需要什麼夥伴推動產業發展。


包瓊郁認為,需要在安全和效率之間取得平衡,可以透過與可信賴夥伴加強合作,與台灣合作非常重要;此外,數位貿易需要安全透明和可信賴。


包瓊郁表示,英國有4大優勢,安謀(Arm)是來自英國、非常知名的公司,英國也有封裝測試的技術,今年展覽有英國館,並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獨角獸企業數量也很多,持續推動研發,2024年籌措100億美元經費;而英國也有強大市場。


在台英合作方面,包瓊郁表示,工研院近期在英國開設辦公室,雙方有許多研發交流,排除高科技產業合作的障礙,Arm等國際大廠都和台灣合作,將英國的創新能力帶入台灣,交給台廠量產,各自發揮長處。(編輯:張良知)11409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