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來台找夥伴! 石黑浩坦言:中國製造很難打

發布時間:2025/09/09 16:38:38
更新時間:2025/09/09 16:38:38
FaceBookcopyLinkLine

圖、文/周刊王

被譽為「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的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9日出席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在微機電暨感測器論壇上演講,他表示,現在正是利用虛擬分身擬真技術和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再次改變世界的契機,這次來台交流,也不排除與台灣機器人業者洽談合作的可能性。

「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來台找夥伴! 石黑浩坦言:中國製造很難打

石黑浩表示,關於人形機器人的相關市場需求和應用,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才會浮現,他也坦言,短期內,台灣和日本的確無法作出具低廉成本的整機產品,跟中國大陸的業者競爭,目前中國硬體製造成本低廉,是不可忽視的勢力。

他說,無論美國、日本、台灣,想徹底擺脫中國供應鏈是不太可能的,反而該更專注自己國家擅長的技術加以結合,像是台灣在半導體和關鍵零件具有優勢,可以發揮創造力,在既有人形機器人整機基礎上,搭配電子、感測或是關鍵零組件,布局人形機器人多元市場應用。

石黑浩25年前就開始使用AI在人形機器人的研究,透過類人形機器人模擬情感與意識,現在則透過虛擬分身擬真(Avatar)技術,實現不受身體、空間、時間限制的社會應用,預估5至10年後,相關技術可落實在現實社會。

石黑浩表示,日本政府推出「登月計畫」(Moonshot Project),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在2050年實現虛擬分身擬真應用,要打造不受身體、空間、時間限制的未來虛擬分身社會,可應用在學校教育、醫療及偏鄉諮詢、超市服務、心理諮商、壽險及房地產服務等。

他介紹日本已開始利用Avatar,因為很多日本人不喜歡與真人討論隱私問題,像是有一家便利商店,就在推動「虛擬化身經營者」,店裡主要採用自動化收銀機系統,但出現問題時,就會有真人在遠端幫忙服務,但是是以虛擬化身的形象出現。

因為可遠端控制,所以老闆可在不同地點、同時經營多家24小時便利商店,甚至外國人也可以擔任員工,例如住在巴西的員工,就可利用跟日本的時差上班,讓24小時營運的成本變得更低。

石黑浩表示,透過虛擬化身,就能重塑工作方式,開發全球性的勞動市場,並藉此改變整個世界,也可利用AI技術來培訓初學者,進行模擬練習,透過AI的協助,也能提升與他人溝通與銷售技巧。

不過石黑浩也提到,目前還有許多技術挑戰尚待克服,像是AI的自主決策能力仍需大幅提升,需要更高層次的理解與適應能力;第二是感知技術,像是視覺、聽覺和觸覺感測器的精確度、反應速度要更穩定;第三是能源供應與管理技術也是一大挑戰,預計2050年的機器人要長時間自主運作,所以需要新的能源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