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領袖柯克遇刺!《時代雜誌》血色封面示警:美國政治暴力如瘟疫般蔓延
圖、文/周刊王
美國保守派政治行動人士、致力在校園推廣保守主義理念的非營利組織「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TPUSA)共同創辦人柯克(Charlie Kirk),於美東時間10日在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演講時遭槍擊身亡,震撼全美政壇。對此,《時代雜誌》最新一期「血色封面」,也在紅底上寫下白字「夠了。」(Enough.),並探討柯克之死,以及美國如瘟疫般蔓延的政治暴力。

美國保守派政治行動人士、致力在校園推廣保守主義理念的非營利組織「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TPUSA)共同創辦人柯克(Charlie Kirk),於美東時間10日在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演講時遭槍擊身亡,震撼全美政壇。對此,《時代雜誌》最新一期「血色封面」,也在紅底上寫下白字「夠了。」(Enough.),並藉由柯克之死,探討美國如瘟疫般蔓延的政治暴力。
綜合外媒報導,白宮幕僚得知柯克遭槍擊後一片震驚,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Truth Social第一時間證實柯克死訊,稱「沒有任何人比他更理解美國青年」,且將他形容為「偉大甚至傳奇的人物」。川普隨後更宣布,將追授柯克「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並在911紀念儀式上稱他為「烈士。」警方指出,槍手自附近建築屋頂開了1槍後逃逸,至今仍在追緝中。
柯克出生於芝加哥郊區,自高中時期便投入保守派政治。18歲時,他在茶黨運動人士蒙哥馬利(Bill Montgomery)的支持下,創立「TPUSA」,推廣財政責任、自由市場和有限政府等理念,並迅速將該組織擴展至全美超過850所大學分會,成為保守派年輕世代的核心力量;「TPUSA」也逐漸發展為兼具媒體與選舉動員功能的龐大機構。
作為川普的親密盟友,柯克不僅在選戰上發揮關鍵作用,還以自己的播客與社群平台連結數百萬追隨者,為保守派政策辯護,包括跨性別認同、氣候變遷、信仰與家庭價值等議題。柯克更以敢言、挑釁聞名。他推出「教授監督名單」,點名被指控打壓保守言論的學者;他主張「槍枝暴力的死亡是維護第二修正案的代價」,甚至散播「海地移民吃寵物」的謠言。他的言行讓他成為保守派群體的明星,但也被自由派視為激進的煽動者。
2016年,他加入川普競選團隊核心,之後徹底擁抱川普的民族民粹主義路線。新冠疫情期間,他透過Podcast與《福斯新聞》,成為反疫苗政策的最強推銷員,「治療不能比疾病本身更糟」一語更被川普引用。
到了2024年,他領導的「TPUSA」已成為川普陣營在亞利桑那州的重要投票動員機器,甚至協助川普在該州翻盤,可說是後者重返白宮的幕後功臣之一。據悉,川普在暗殺後也直言,柯克「本來可以當總統」。他在接受《CNBC》主播凱南(Joe Kernen)電話訪問時更坦承,柯克在2024年大選中幫助良多,並盛讚他「才華橫溢。」
然而,柯克之死再次凸顯美國如瘟疫般蔓延的政治暴力,正在逐漸惡化。《時代雜誌》也回顧歷史,直言美國從未脫離政治暴力的陰霾。從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遭槍殺,到非裔美國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1960年代留下了血跡斑斑的政治暗殺記憶。
近年來,暴力更頻繁滲入政治生活:川普支持者襲擊國會大廈的2021年,國會議員共收到超過9600起威脅。隔年,民主黨籍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的丈夫,在舊金山家中遭人持鐵鎚攻擊;共和黨籍紐約州長候選人澤爾丁(Lee Zeldin)也在造勢場合遭人持刀企圖刺殺。
2024年,川普本人更遭遇2次暗殺未遂,其中1次發生在賓州巴特勒(Butler),川普當時因在槍聲響起時轉頭,而幸運逃過致命一擊。
2025年,政治暴力的威脅持續升溫:民主黨籍賓州州長夏皮羅(Josh Shapiro)的官邸遭縱火;明尼蘇達州2名民主黨議員與其配偶遭槍擊;以色列大使館人員在華府猶太博物館外遭槍殺;科羅拉多州波德(Boulder)1場挺以色列集會上,有人高喊「解放巴勒斯坦」並投擲汽油彈,造成多人受傷與1人死亡;亞特蘭大疾病管制中心(CDC)總部更遭1名反疫苗人士開槍。
對此,普林斯頓大學「跨越分歧倡議」(Bridging Divides Initiative)執行主任希勒(Shannon Hiller)也指出,「我們正處於危險的升級臨界點。」包括去人性化的言論、槍枝氾濫、假訊息傳播,以及對政治制度失去信任,正匯集成一個難以化解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