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少女解析以哈報導獲獎遭撤 疑AI寫撤獎報告惹議

發布時間:2025/09/15 09:31:24
更新時間:2025/09/15 09:41:33
FaceBookcopyLinkLine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4日專電)德國18歲少女謝特因在社群媒體解析與批判德國媒體對以哈衝突的報導方式,今年1月獲頒唐納普媒體獎。數月後,主辦單位以一份含有人工智慧(AI)生成痕跡的分析報告為依據撤銷獎項,引發爭議。

德少女解析以哈報導獲獎遭撤 疑AI寫撤獎報告惹議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4日專電)德國18歲少女謝特因在社群媒體解析與批判德國媒體對以哈衝突的報導方式,今年1月獲頒唐納普媒體獎。數月後,主辦單位以一份含有人工智慧(AI)生成痕跡的分析報告為依據撤銷獎項,引發爭議。


在Instagram上擁有逾5萬名追蹤者的人權行動者謝特(Judith Scheytt),經常在個人社群媒體帳號上,分析德國媒體對以哈戰爭的報導方式,她今年1月獲頒唐納普媒體獎(Donnepp Media Award),以表彰其媒體批評工作。


評審團當時認為,謝特創造一種「全新且具有現代性的新聞媒體形式」,讚揚她對傳統媒體中,以哈戰爭相關錯誤訊息所做的細緻分析,破例頒獎給當時仍是學生而非媒體工作者的謝特。


謝特認為,德國主流媒體經常直接採納並傳播以色列官方敘事。她在一則影片中舉例,2023年以色列轟炸加薩拉法(Rafah)難民營造成大量平民死傷,但德國公共電視台卻刊出標題大意「哈瑪斯武器庫是否引爆大火?」的報導,形同在缺乏證據情況下主動替以色列辯護。


今年5月,主辦單位認定謝特在社群媒體發布的影片「系統性扭曲」以哈衝突,並帶有反猶主義色彩,因而推翻原評審團決議,撤銷此前頒發給她的獎項。


南德日報(SZ)日前揭露,撤獎背後與外部壓力有關。當地猶太協會曾先後要求格林美相關單位對頒獎一事表態,並施壓若不撤獎將讓邦政府介入並發動媒體攻勢。


更進一步引發爭議的是,主辦單位協會主席席布(Jörg Schieb)寄給謝特的一份近40頁撤獎說明文件中,出現許多典型AI翻譯錯誤及語義不通的詞語,引發外界質疑該文件部分內容是由AI生成。


對此,席布向外界說明,自己花了一週時間分析謝特所有影片,期間使用包括AI在內的各種研究工具。他否認報告完全由AI生成,強調不應因為報告帶有AI痕跡,就斷定他僅憑AI判定謝特的言論涉及反猶。


面對近半年的撤獎與反猶爭議,謝特受柏林日報(BZ)專訪時說,「撤獎決定恰反映德國公共輿論對以色列批評的壓縮。」表示即使獎項被撤除,也會繼續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唐納普媒體獎(Donnepp Media Award)由「格林美獎之友協會」於1991年設立,專門表彰媒體批評與研究貢獻。雖規模不及德國知名的格林美報導獎(Grimme Award),但在新聞學專業與媒體評論具一定指標性。


疑似使用AI撰寫撤獎說明的事件,令這個擁有逾30年歷史的媒體獎項公信力受到質疑。另一位今年獲獎者,記者施耐德(Annika Schneider)宣布退回獎項與獎金。她強調,自己雖不支持謝特的政治立場,但主辦單位在外部壓力下草率撤獎,違背媒體批評應有的獨立性與專業精神。(編輯:陳承功)114091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