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14兆AI肥單之謎!靠OpenAI大手筆助攻 訂單一季暴增230%

發布時間:2025/09/17 11:55:27
更新時間:2025/09/17 11:55:27
FaceBookcopyLinkLine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自從2023年AI浪潮興起以來,每隔一段時間,資本市場總有「一日暴富」的驚奇戲碼震撼登場。甲骨文(Oracle),這家老牌科技巨頭終於重新奪回世人目光。9月10日,甲骨文的股價單日暴漲36%,公司市值最高飛到9222億美元,幾乎摸到1兆美元天際線,雖仍略遜台積,但已跨過摩根大通,擠身全球第12大企業。

甲骨文14兆AI肥單之謎!靠OpenAI大手筆助攻    訂單一季暴增230%
甲骨文創辦人靠著AI訂單 登全球首富(今周刊製圖)

股價衝高的延伸好戲更令股民目眩神迷。隨著市值飛奔,持股4成的甲骨文創辦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身價瞬間驟增千億美元,據彭博全球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即時計算,美國時間9月10日上午10點10分,艾利森的個人財富來到3950億美元。

然而,撇開首富跑馬燈的戲劇性,甲骨文股價驟升對AI革命的背後意義究竟為何?9月10日的股價飆、市值衝,來自於前一天甲骨文的一場財報發布會。而且是被一個不在財報表格裡的數字,完全振奮!

4533億美元、約當14兆台幣。這個數字被揭露於財報的附註,一個簡稱「PRO」的項目中。這三個字母代表「剩餘履約義務(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白話解釋,就是還沒交貨收錢的在手訂單餘額,是預測「未來收入」的指標。

「我們上一季與3家不同客戶簽署4份、數十億美元的合約,這使RPO累積金額年增359% ,達到4553億美元。」甲骨文執行長卡茲(Safra Catz)淡定表示。

若看2020年以來甲骨文歷年財報的附註揭露,在手訂單金額成長最多的是2023年,當年底的訂單餘額比前一年多了約46%。而如今這個4553億美元所代表的,是比「3個月前」增加了230%,莫怪市場為之瘋狂。

不過,若定睛細看財報中關於這4553億美元的更多解釋,會發現甲骨文預估其中僅有10%可望在本財年實現營收。

「投資者可能誤解了RPO對甲骨文的影響程度,」在甲骨文財報發布隔天,摩根大通(J.P. Morgan)隨即發出警訊,「首先,我們不知道4553億美元中,有多少來自單一客戶OpenAI,所以很難評估集中度風險,以及未來履約能力。」

OpenAI是一家仍在虧錢的新創公司,6月曾揭露年收入僅約100億美元,對比它給甲骨文的那份「平均每年支付600億美元」訂單,全年營收還不到履約金額的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另一個不知道的細節是,甲骨文RPO實現期間有多長?」摩根大通在報告中繼續質疑。雖說甲骨文在財報裡概略說明了不同時段的訂單預期實現比率,然而,4553億美元中畢竟仍有31%是「預計5年後」才能實現,沒有實際的達陣界線。

而在業界的解讀中,無論如何,已代表甲骨文在「科技巨頭商戰」縫隙裡卡到漂亮位置,這項成果的擴展潛力,仍然不容小覷。

甲骨文創辦人艾利森日前表示,「我們預期多雲業務營收,在未來數年每一季都將大幅成長,因為我們將為三大雲端合作夥伴交付37座資料中心,總計達到71座資料中心。」在商戰邊緣蹲踞多年,甲骨文終於等到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主權AI」、「AI外交」東風吹起,迎風起飛。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85f9p6)

延伸閱讀

 領隊帶團「整團都法師」,每住一間旅館都說「不乾淨」...晚上升壇作法、瑞士山上燒紙錢,結局超展開


微熱山丘月餅發霉:停止出貨全退款!億元檔期沒了,網讚了不起負責…董座許銘仁曾說:糟糕事搞不好是好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