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英國銀行使用60年前舊軟體 老舊程式碼恐成金融系統隱憂
圖、文/周刊王
英國銀行體系近來因核心系統過度依賴老舊程式碼,再度引發外界關注。一項針對200家銀行的最新調查揭露,許多金融機構仍在使用上世紀60至70年代的軟體程式碼,其中有些甚至源自1960年代。

根據《cnBeta》的報導,這份由管理顧問公司Baringa執行的調查指出,約16%的銀行仍依賴1960年代的系統,近40%維護1970年代的程式碼。
更嚴峻的是,半數受訪銀行承認,現有系統只剩1至2名員工能夠理解,且多數人已接近退休年齡;另有31.5%的銀行雖還有少數人懂得操作,但這些人才也逐漸稀缺。
調查發現,目前仍有38家銀行使用最初為穿孔卡系統設計的程式碼,15%的銀行則沿用大型機專用程式。這些多半是COBOL語言所寫的程式,雖然發展於1959年,但至今依然支撐著全球95%的ATM交易與八成的實體銀行運作。有受訪者透露,甚至1993年推出的微軟軟體仍在ATM網路中運作,依靠加裝修補程式的Windows NT伺服器支撐。
金融業維護這些遺留系統的成本相當高昂。SaaScada的研究顯示,英國銀行業每年花費約33億英鎊,相當於整體IT預算的24%,僅為了維護核心系統。
超過半數受訪高管直言,這些平台猶如「無底深淵」,不斷吞噬時間與金錢。65%的人認為系統背後存在隱藏成本,59%則抱怨每年需支付第三方高達150萬英鎊的維護與功能修改費用。
Baringa銀行與市場技術負責人米哈伊洛維奇(Paul Mihajlovic)警告,這種依賴帶來兩大隱憂。首先,若只有少數高齡專家懂得維護,一旦出現技術問題,修復將極為困難。其次,老舊程式缺乏彈性,難以快速回應市場需求,維護費用逐年增加,安全更新不足也容易遭受網路攻擊,甚至無法符合新的法規要求。
一名不願具名的英國銀行高階IT人員則表示,許多老系統能延續數十年,是因為結構簡單且穩定,能處理大量基礎交易。不過,隨著熟悉COBOL的專家逐步退休,而年輕人對這類語言興趣不高,銀行被迫加快淘汰步伐。這名人士坦言,隨著人力資源缺口擴大,能找到合格專業人員維護與更新這些系統的難度,正變得愈來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