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對國際刑事法院全面制裁 抗議調查以色列戰爭罪
圖、文/周刊王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正考慮最快於本週內,對國際刑事法院(ICC)祭出「全面制裁」,以報復該院對以色列涉嫌戰爭罪行的調查。此舉若成真,恐使ICC日常運作陷入癱瘓。

美方過去已針對數名ICC檢察官與法官實施個人制裁,但若將整個機構納入制裁名單,將構成重大升級。六名知情人士向路透表示,雖相關決策尚未公開,但「實體制裁」(entity sanctions)已進入最終評估階段,可能很快宣布。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指出,ICC內部已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制裁可能帶來的衝擊。另有兩名消息來源透露,各成員國外交官也針對此事展開磋商。
一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證實,政府確實正在評估針對整個ICC的制裁選項,但未透露具體時間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批評ICC對美國與以色列人員主張「虛構的司法管轄權」,強調華府將採取進一步行動以保護國家利益與美軍人員。
發言人表示:「ICC仍有機會調整路線,進行必要且適切的結構改革。只要該院對我國構成威脅,美國將採取更多措施保護我們的軍人與盟友。」
為因應潛在制裁,ICC本月已提前發放2025年全年度薪資,並尋求替代性銀行服務與軟體供應商,以維持日常運作。若制裁落實,恐影響ICC付款、銀行帳戶操作甚至日常文書系統。
ICC目前已針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與前國防部長加藍特(Yoav Gallant),以及哈瑪斯相關人士提出戰爭罪指控。美方先前已因這些調查行動,對首席檢察官卡林汗(Karim Khan)等人實施制裁。卡林汗目前因另一起性行為不當指控而請假,並否認相關指控。
雖然美國與以色列均非ICC締約國,但ICC承認巴勒斯坦國為成員,並裁定有權審理發生在其領土的事件。美國與以色列均不承認此項管轄權。
三位外交人士透露,在本週於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期間,一些ICC成員國將嘗試反制美方制裁行動。然而,四位駐海牙與紐約的外交官皆表示,美方幾乎已決定升高對ICC的壓力。
一位高階外交人士指出:「針對個別人士的制裁已無法再發揮作用。現在問題只剩下『何時實施』,而不是『是否會實施』。」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曾公開批評ICC是「對美國與其盟友進行法律戰的國安威脅」。
ICC於2002年依據《羅馬規約》成立,具備審理種族滅絕、危害人類罪與戰爭罪的國際司法權,前提為事件須發生於締約國領土,或由締約國公民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