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參觀者破2200萬 驚爆110萬張「死票」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楊明珠大阪28日專電)2025世界博覽會(大阪世博)營運單位「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今天表示,截至27日,大阪世博的一般入場人數已經突破2200萬人次。協會之前表示,如果來場人數達到2200萬便能轉虧為盈。然而,最近又浮現出「死票」問題。

根據世博協會,27日的一般入場人數為21萬3000人,若加上工作人員約為23萬5000人。自4月開幕以來,一般入場人數累積超過2200萬人,包含相關工作人員則約為2506萬人。
日本維新會代表、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今天在社群媒體X發文表示,「開幕之前,媒體不斷質問我,世博要是虧損,你吉村要怎麼負責?(虧損)是不是要大阪來負擔?還是你自己掏錢?媒體這樣逼問過我」。
如今實現盈餘的目標已經達成,吉村表示,「舉辦(大阪世博)真的太好了,有這麼多人前來參觀,真的感謝大家。」
大阪世博將於10月13日閉幕,自9月中旬以來,連續16天每天到訪人數均逾20萬人次,卻也產生即使持有入場券,但沒辦法預約入場時間的「死票」(廢票)問題。
讀賣電視台、NHK報導,世博門票種類眾多,但一般票在購買後必須再預約入場日期,由於即將閉幕、參觀人數暴增,預約網站顯示,直到10月13日的所有日期都已經「滿員」,無法再預約,因此出現大量「買了卻進不去會場」的門票。
網路上充斥抱怨,有人怒斥「買了票卻進不去,太不公平」。不過也有人認為,「拖到閉幕前才用票,是自己計劃不周,應該自行負責」。
根據售票數與實際入場的差額推算,「死票」可能多達約110萬張,之後或許有些票可以成功預約時段,或是換票入場、幸運「復活」。然而,即使以死票100萬張、每張成人票7500日圓計算,也多達75億日圓(約新台幣15億元)規模。由於不可退費,等於有數十億日圓白白貢獻世博協會,相當可觀。
日媒報導,協會工作人員指出,「死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業大量購買而未消化掉的門票,不過,個人購票也有很多。雖然先前一直宣傳提醒,預告大阪世博接近閉幕,入場人數會暴增,還是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儘管也想解決,但如果無限制提高預約人數,會場可能會被人潮淹沒、周邊交通也會癱瘓。
為了解決問題,世博協會決定,26日結束在入口處販售當日券。自27日起,沒有預約到時段的死票可以到現場排隊兌換當日券,可兌換到閉幕前一天10月12日為止。不過,每天可以兌換的數量只有數百張,而且先到先得。若以每天500張計算,16天也只有8000張,相比100多萬張死票,形同杯水車薪。
即使能夠把死票換成當日券,也必須做好排隊的心理準備。
記者實際走訪週日的世博,會場內如同「排隊地獄」。進入展館要排隊、餐廳吃飯要排隊,就連上廁所也要排隊。部分高人氣展館只接受事先預約,不開放現場排隊,原本人氣不高的展館,現在也要動輒排上數小時。
工作人員表示,即使擺上「最尾端」的牌子,排隊人潮還是不斷往後延伸,只好一直調整位置。
除了展館外,想要進入紀念品賣場需要排隊,原本不太需要排隊的商品小攤位,現在也需要排隊結帳。自備水壺要裝水需要排隊、和吉祥物「脈脈」合照要排隊,就連想要登上「大屋頂環」欣賞景色,搭乘手扶梯和電梯也要排隊。
放眼望去,廣大的會場到處是人潮,路邊的凳子、人工草坪上坐滿人,就連在長達2公里的「大屋頂環」散步,偶爾也會出現「塞人」現象。許多民眾自備食物在會場內野餐,也有人自備小椅子,方便隨時坐下。
隨著閉幕日逼近,大阪世博雖展現驚人的集客力,卻同時伴隨「死票」與現場管理問題。如何在最後3週兼顧人潮、秩序與觀眾體驗,將成為主辦方的最大考驗。(編輯:韋樞)1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