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對台簽重大貿易協議 核心在晶片製造「五五分」
圖、文/周刊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拋出與台灣簽署重大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核心構想在於晶片製造「五五分」——美國與台灣各自承擔一半產能。他直言,唯有美國本土具備充足晶片供應,才能在危機時真正保護台灣。

根據《中央社》報導,盧特尼克受訪時表示,台灣目前掌握全球95%的晶片產能,這些生產基地卻位於距離中國僅80英里的島嶼上,地緣風險極高。他強調,北京已毫不隱諱表態要奪取台灣,在此情勢下,美國不可能再將核心產業完全押注在海外供應鏈。
盧特尼克回憶,當他接手商務部時,美國僅有2%的晶片能自製,他的目標是在任期結束前提升至40%。這項計畫需投入超過5,000億美元,以及完整供應鏈的建立,但他認為這是確保安全的唯一途徑。他將「五五分」視為談判基礎,並提醒台灣,雖然希望維持高比例產能,但必須理解美方將台灣安全與產業佈局緊密連結的邏輯。
在訪談中,他也對台灣常提及的「矽盾」提出質疑。他反問,如果95%的晶片集中在台灣,美國在台海危機時如何即時取得晶片協助防衛?因此,美國若能自製50%,不僅保有對台依賴,同時也能在必要時確保自主能量。
根據《Tom’s Hardware》報導,美方正考慮推動「1:1晶片規則」,要求企業進口多少晶片,就必須搭配相同比例的國產晶片,否則將面臨100%關稅。這意味政策重心正從補貼轉向關稅槓桿,目標是建立長期的供應鏈獨立。
美國此舉也讓台積電(TSMC)成為焦點。目前台積但在亞利桑那州建有兩座晶圓廠,並於3月承諾未來5年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涵蓋研發與封裝,但尚未承諾將最先進的2奈米製程移至美國。《湯姆的硬體指南》分析,若未來協議迫使台積電將尖端節點移轉到美國,將改變全球半導體供應版圖。
台灣政府則持保留態度,強調最先進製程必須留在台灣,並依循「N-1政策」確保領先技術不外流。盧特尼克則強調,美台之間的溝通已在展開,他認為達成「五五分」不僅是戰略需求,更是川普政府推動產業回流的「魔力所在」。
目前台灣暫行對等關稅稅率20%,台美雙方的關稅談判仍在推進,等待美方安排總結性會商。盧特尼克最後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的協議,很快就會展開真正的討論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