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推AI應用半導體成長 台廠合縱連橫拚先機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9日電)人工智慧(AI)帶動特殊應用晶片(ASIC)需求,包括半導體晶片設計、矽智財、雲端服務供應商等大廠,積極布局AI用ASIC晶片,對台積電先進晶圓製程需求強勁,台廠也加速合縱連橫搶占ASIC先機,市場評估2026年ASIC將推升AI晶片成長。

人工智慧應用蓬勃發展,對處理器(CPU)、繪圖處理器(GPU)、特殊應用晶片(ASIC)需求大增。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估,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將超過1兆美元,較2024年成長近倍增,主要受惠代理人工智慧(Agentic AI)和實體人工智慧(Physical AI)應用驅動。
其中,ASIC是針對特定用途進行客製化設計的晶片,可運用在加密貨幣挖礦、人工智慧運算、訊號處理等領域,採量身訂做,晶片效率極高。
產業人士分析,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大語言訓練模型(LLM)、邊緣運算(edge AI)等AI應用,加速GPU和ASIC晶片開發進程。
除了輝達(NVIDIA)和超微(AMD)積極推出AI晶片外,博通(Broadcom)、邁威爾(Marvell)、世芯-KY、創意、聯發科、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矽力-KY等晶片設計和矽智財(IP)廠商,也積極布局AI用ASIC晶片。
輝達也透過推出NVLink Fusion技術平台,開放與客製化晶片互連,跨足ASIC市場,包括聯發科、邁威爾、世芯-KY、Astera Labs、新思科技與Cadence等,陸續採用NVLink Fusion。
除了晶片大廠,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也紛紛投入開發ASIC晶片。外資法人分析,客製化AI晶片包括谷歌(Google)TPU、特斯拉(Tesla)的Dojo超級電腦和全自動輔助駕駛FSD、亞馬遜旗下雲端運算服務(AWS)的Trainium系列、微軟(Microsoft)的Athena、Meta的MTIA架構等。
晶片設計大廠也與CSP巨頭合作開發AI應用ASIC晶片,投顧法人指出,博通與谷歌、Meta、字節跳動等合作;邁威爾合作對象包括AWS、微軟、Meta等;世芯-KY主要與AWS密切合作、創意與微軟持續合作。
美國科技網站The Information先前報導,Google與聯發科攜手開發新一代TPU,將於2026年生產。
市場評估,2026年開始,AI加速晶片朝向去中心化且多元廠商競爭發展,其中ASIC晶片成為推升AI晶片持續成長的關鍵動能。
法人指出,AI應用帶動高速運算需求大幅成長,5奈米以下先進半導體晶圓製程需求強勁,驅動GPU和ASIC客戶積極在台積電先進製程投片下單。
台積電回覆記者詢問重申,在智慧型手機和高效能運算(HPC)應用推動下,台積電2奈米技術在頭兩年的產品設計定案(tape outs)數量,將高於3奈米和5奈米的同期表現。
市場預期,台積電2奈米製程將於今年第4季放量。投顧法人評估,台積電第1年2奈米tape out的數量,將較5奈米製程高出2倍;預估第2年tape out數量,將再增加4倍。
鴻海也看好ASIC伺服器方案發展,鴻海在8月中旬法人說明會分析,2024年集團AI伺服器營收中,大約20%比重屬於ASIC方案,未來ASIC方案絕對營收金額可觀,鴻海與CSP客戶均在ASIC方案領域合作。(編輯:張良知)1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