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災區超過500個「鏟子超人」鞋底遭刺穿?醫曝淤泥藏釘子、鐵片、碎玻璃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
近日花蓮光復鄉災後清理現場湧入大批「鏟子超人」志工,不少人帶著鏟子、鏡子甚至自己的工具,自發投入救災。不過花蓮慈濟醫院醫護團隊提醒,厚重的淤泥裡暗藏許多危險物,像是釘子、鐵片、樹枝甚至碎玻璃,常常讓志工受傷。有位民眾就被攙扶到醫療站後,醫護一看竟發現一大片玻璃刺穿厚底防滑鞋,血液還滲出來。醫護人員立刻處理並縫合,提醒大家救災雖重要,但安全更不能忽視。慈濟醫院指出,從9月24日進駐災區以來,短短幾天已累計診治超過1200人,其中有502例是清創、縫合等外傷手術。


根據花蓮慈院統計,救災初期醫療需求以內科為主,許多慢性病患者因家中藥物被沖走,需要重新拿藥。但隨著家園清理行動展開,外科需求急速上升。首日完全沒有人因外傷就醫,第二天就有40人,第三天94人,第四天142人,第五天暴增到206人,單日診治總人數高達368人。醫院指出,除了專科醫護人力,現場還需要穩定的醫材與藥品補給,尤其縫合器械、傷口敷料和破傷風疫苗都必須隨時補足,甚至還得準備行動冰箱確保疫苗冷鏈,否則就會影響藥效。花蓮慈院團隊目前已設置三個醫療站與一個巡迴醫療單位,全力支援災區。

除了西醫支援外,中醫也加入第一線。29日上午慈濟醫院中醫部與花蓮縣中醫師公會合作,在原本的醫療站外增設中醫區,專門替特搜隊與救災人員緩解長時間高強度勞動後的痠痛。慈院副院長何宗融指出,許多救災人員連日曝曬、汗出當風,容易讓「風寒濕邪」入侵,加上肌肉疲勞,會出現痠痛加劇的狀況,因此團隊提供針灸、推拿和藥物調理,幫助救災人員恢復體力。他也提醒,救災同樣要顧及自身健康,注意保暖、多補充水分與適度伸展,才能長期守護鄉親。慈院院長林欣榮則表示,醫療支援不能中斷,感謝各界協助,讓醫療團隊能無後顧之憂地守護災區居民與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