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突拋震撼彈「台美晶片五五分」!謝金河揭「川普真實盤算」:台灣的時間來了
財經中心/曾郁雅報導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拋出「台美晶片五五分」震撼彈,要求台灣先進製程晶片有一半必須在美國生產,再度引發外界關注台美經貿角力,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盧特尼克又帶來驚嚇」,並特別分析其中策略,提醒台灣必須正視川普政府背後的戰略布局,因為接下來「台灣的時間來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接受《NewsNation》專訪時,提出「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強調台灣先進製程晶片應有50%在美國生產,此一說法震撼國際產業界,盧特尼克更表明,目前全球95%的手機與汽車晶片來自台灣,距離美國9000英里、距中國僅80英里,認為目前布局明顯不利,因此美國必須大舉提升自製率,從現有2%拉升至40%,並投入逾5000億美元打造「完整供應鏈」,他強調,美國若過度依賴台灣,反而會削弱對台協防能力,唯有自身產能夠強大,才能「真正保護台灣」。

對於這番談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評論「盧特尼克又帶來驚嚇」,他認為這正是美國總統川普一貫「Deal」的手法:「先丟出驚嚇,再到驚奇、最後可能化為驚喜」,謝金河提醒台灣社會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這不只是單純的喊話,而是川普新一波戰略布局的開始,謝金河就分析,目前川普關稅政策的核心有「五部曲」,包括保護美國戰略性產業、對未赴美設廠的企業課以高額關稅、全面開放市場、增加對美採購與投資,以及杜絕幫中國「洗產地」,他指出,台灣若想把目前20%的稅率往下調降至15%甚至更低,一定是要付代價的。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盧特尼克此時跳出來,正代表「台灣的時間來了」,隨著美方明確要求晶片產能分散到美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也已經啟程赴美,進行新一回合關稅談判,這趟談判除了關稅,還將涉及台灣是否能增加對美國的採購與投資,以及如何確保產業鏈不被中國滲透,謝金河就指出本次鄭麗君必須把川普的五大訴求清楚告訴台灣國民,讓社會理解背後的戰略與代價,同時更要保持冷靜、思考如何應對。
他同時提到,川普對於晶片回流美國「一直都很在意」,而且這次為了拉抬英特爾(Intel),更使出渾身解數,結合ARM董事長孫正義投資20億美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親自站台,甚至將原本的補貼轉為股權,使英特爾股價在不知不覺中翻倍成長。「這也不能小看川普政府的力道」。謝金河提醒,台積電之所以能有今日地位,「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但在美國政策大幅轉向之際,如何保持領先優勢,將是台灣半導體產業與政府必須專注思考的未來謀略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