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關門陰霾再起「川普想趁機裁員」 學者憂心恐推高失業率「加劇衰退」
圖、文/周刊王
美國近期再度面臨政府關門風險,這場可能癱瘓行政體系的政治風暴,在過去多被視為短暫干擾,但2025年的情勢恐怕不再相同。根據《CNN商業》分析,美國經濟當前更加脆弱,就業市場顯露疲態,加上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揚言可能藉機大幅裁減聯邦員工,使得這次停擺衝擊可能比以往更嚴重。

2018至2019年這段期間,美國政府曾關門長達35天,對市場與經濟的影響還好,但摩根大通資產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全球首席策略師凱利(David Kelly)認為今年難以類比,直言這次的時機極為不利,一旦發生停擺,帶來的危險將高於過去。
除了數十萬名非必要聯邦員工恐被迫放無薪假,白宮更透過備忘錄放話,考慮在停擺時啟動解僱。沃爾夫研究公司(Wolfe 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羅斯(Stephanie Roth)形容這是一種策略姿態,但提醒外界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川普過去在貿易戰上已證明他敢於執行原本被認為不可能的政策。她警告,若真在關門期間大規模裁員,將對經濟造成極嚴重的中期傷害。
面對白宮揚言裁員的說法,拜登時期的白宮(Biden White House)最高經濟顧問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則批評這種做法是「踐踏無辜旁觀者」,既不公平,也會進一步推高失業率。他直言,這並非基於經濟專業的政策,而是讓情勢惡化。
過往經驗顯示,政府關門每延續一週,美國GDP將縮減約0.2個百分點,雖然通常在政府重啟後能很快彌補,但若裁員落實,長期效應將難以消化。投資人與學者勢必重新評估衝擊。
另一個隱憂是經濟數據發布可能中斷。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已公布應急計畫,若發生停擺,本週五的9月就業報告與隨後的通膨數據將延後。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警告,若停擺超過12天,10月就業報告的調查與數據品質都會受影響。花旗集團(Citigroup)首席經濟學家納森.席茲(Nathan Sheets)憂心,缺乏即時數據將讓原本複雜的勞動市場更難判讀。
至於市場反應,華爾街似乎依舊冷淡。雖然Polymarket的預測顯示2025年政府關門機率已飆升至八成以上,美國股市上週五仍大漲。Truist Wealth首席投資官勒納(Keith Lerner)指出,歷史經驗讓投資人相信影響短暫,但Unlimited Funds首席投資官艾略特(Bob Elliott)提醒,今年的情勢可能與以往不同,潛藏風險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