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效中國?川普經濟學成「新型國家資本主義」 涉及30項戰略及國安產業

發布時間:2025/10/03 08:56:48
更新時間:2025/10/03 08:56:48
FaceBookcopyLinkLine

圖、文/周刊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積極推動1場跨產業的交易浪潮,藥廠巨頭如禮來(Eli Lilly)、輝瑞(Pfizer)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都被點名配合。據消息人士透露,禮來被要求增加胰島素生產;輝瑞則被要求提高抗癌藥物「Ibrance」與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Lipitor)的供應;阿斯特捷利康甚至被建議考慮將總部遷往美國。

仿效中國?川普經濟學成「新型國家資本主義」 涉及30項戰略及國安產業

據《路透社》報導,這些壓力來自川普政府近乎「日更」的電話,包括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以及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和商務部(DOC)的高層。然而,藥廠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整個計畫涵蓋多達30項產業,被川普2.0視為對美國國家與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數十家企業都在名單上。

知情人士指出,川普政府透過提供關稅減免、營收保證、甚至直接入股等方式,快速推動交易,以期在2026年期中選舉前為川普累積政治成果。舉例來說,川普9月30日便與輝瑞執行長艾伯樂(Albert Bourla)達成協議,同意降低藥價,以換取進口藥品免於新一波關稅。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記者會上強調:「美國不會再為全世界的醫療負擔買單。」

然而,這些交易不僅是政策手段,也帶有鮮明的政治表演色彩。據2位人士透露,川普政府要求重大協議必須由白宮公開宣布。禮來去年9月在宣布新建2座製藥廠時,未邀川普同台,隨即就接到白宮詢問「為何總統沒有機會親自宣布」的電話。

雖然輝瑞與阿斯特捷利康拒絕回應相關問題,禮來則澄清並未接獲官方要求增產胰島素,但強調「我們一直樂於邀請白宮官員參與重要公告。」

對此,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形容,這是1場「全政府動員」(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目的在於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強化供應鏈,並增加政府財源。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運算、關鍵礦產、造船、能源、電池製造、製藥與貨運等。

這種深度介入,代表川普政府正逆轉數十年來美國對自由市場「放任」的態度。哥倫比亞大學公司法教授科菲(John Coffee)分析:「令人驚訝的是,共和黨政府正把我們帶離傳統資本主義,比任何民主黨政府都更徹底。」

報導補充,上述川普2.0政策的核心資金來源,則來自1個鮮為人知的聯邦機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DFC)。該機構成立於川普1.0在2018年推動的《更好地利用投資促進發展法案》(Better Utilization of Investment Leading to Development Act,BUILD Act),原本用於為開發中國家的糧食與健康項目提供低成本融資。

如今,DFC已向國會提案,欲將融資上限由600億美元暴增至2,500億美元,並設立股權基金,用於基建、能源、稀土與關鍵供應鏈等領域,範圍涵蓋任何「符合美國經濟與國安利益」的項目。

DFC的未來目前卡在國會審批,還需等待新任總裁班布萊克(Ben Black,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共同創辦人萊昂布萊克之子)的參議院確認。

除了DFC,川普政府還計畫動用日本在雙邊貿易協定下提供的5,500億美元資金,設立由商務部長魯特尼克(Howard Lutnick)主導的「美國投資加速器」(U.S. Investment Accelerator),取代原先構想的主權基金。

尤其魯特尼克本身就是華爾街資深債券交易員、金融服務公司「康托菲茲傑拉德」(Cantor Fitzgerald)的主席,因此他已成為川普政府的「交易總管」,主持了包括英特爾(Intel)10%股權入股,以及日本新日鐵(Nippon Steel)收購美國鋼鐵(U.S. Steel)時,美國獲得「黃金股」(golden share)等交易。他強調:「如果我們要給你錢,我們也要分一杯羹。」

白宮則補充,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前科技銀行家格萊姆斯(Michael Grimes)及知名併購律師夏皮羅(David Shapiro)已加入團隊,協助推動談判。摩根大通(J.P. Morgan)也透露,自從協助政府完成稀土公司「MP Materials」的交易後,已經接到超過100個企業客戶的諮詢電話。

據悉,這些交易模式多有變化,例如五角大廈透過《國防生產法》取得「MP Materials」15%股權,同時設下關鍵礦產的採購底價,還讓蘋果公司(Apple)承諾5億美元的長期採購協議。另1案例則是將前總統拜登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CHIPS Act)下的補助金,直接轉化為英特爾10%的政府持股。

能源部旗下貸款計畫負責人比爾德(Greg Beard)更要求加拿大礦業公司「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提供5%至10%的股權,作為批准22.6億美元貸款的條件。該公司在2028年內華達州「Thacker Pass」礦場投產後,將成為西半球最大的鋰來源。

然而,不少企業對此存有疑慮。1位關鍵礦產業高管直言:「我們擔心走進會議室談貸款,卻被告知政府要我們公司10%的股權。」法律界人士也擔憂,若2028年後政權更迭,新政府可能完全推翻這些政策。

批評者認為,這種政府選擇「贏家與輸家」的做法,與美國自由市場的精神背道而馳。哈佛大學出版《再造國家資本主義》(Reinventing State Capitalism)的學者穆薩奇歐(Aldo Musacchio)便指出:「過去高舉自由市場旗幟的人,如今卻推動他們曾批評的國家主導模式,這是自相矛盾的。」

但川普政府內部人士則堅稱,這些入股行為不是意識形態的背叛,而是務實工具,用來降低戰略領域風險,確保納稅人利益,並重振美國製造業。

今年7月24日,白宮召開會議,川普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與供應鏈主管科普利(David Copley)也告訴稀土與科技業高層,政府將以「疫情時期模式」推動關鍵礦產供應鏈自給自足,因中國今年初已暫停磁鐵與其他重要材料出口。

稀土精煉公司「ReElement Technologies」執行長詹森(Mark Jensen)也表示:「政府希望看到可信的項目,以及可行的產業合作夥伴。」

川普政府的動作標誌著美國經濟政策的1次重大轉向:從自由放任走向積極干預,從純市場邏輯轉為國家戰略主導。未來幾年,美國是否會邁向1種「新型國家資本主義」,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