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苗經濟學:一場風起日本的政策交響曲

發布時間:2025/10/09 07:59:15
更新時間:2025/10/09 07:59:15
FaceBookcopyLinkLine

圖、文/上報

當秋風吹過霞關的長廊,時代的樂章悄然轉調。高市早苗擔任日本自民黨自二次戰後首位女性總裁之職,預示著一場政經新局的啟程。高市承襲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路線,然而「早苗經濟學」卻不只是「安倍經濟學」的複寫,更像是將舊琴換新弦,一曲欲重整財政與貨幣之節奏的國家奏鳴。

早苗經濟學:一場風起日本的政策交響曲

 一、從安倍之音,到早苗的新譜

 「早苗經濟學」乍看似「安倍經濟學」的回聲,大規模財政刺激、央行協奏的超寬鬆政策及對通縮的頑強抵抗的交響樂。股市率先和鳴,日經指數如蓮花初放,一日之間綻放4.7%的榮光。然而,這並非單純的回音,而是改編後的交響,高市不再一味吹奏「增發國債」的高音,轉向以現有資金與增加稅收作和弦,試圖讓財政擴張與債務可控在同一樂譜中共鳴。 

這樣的變奏,或許是高市師從其偶像、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Hilda Roberts)那本《唐寧街歲月》(The Downing Street Years)中學來的節制與權衡——強而不躁、擴而不濫。高市的經濟譜頁裡,依然有「安倍經濟學」之魂,但也添上了她自己的墨痕與氣魄。 

二、市場之舞:股市歡騰,日圓低迴 

高市的勝選,彷彿為股市注入一斧春雷。投資者如聽聞豐年鐘響,爭相進場。日經和東證指數雙雙拔高,股市唱著歡快的前奏。然而,這樣的樂章卻在外匯市場奏出另一種不同的低迷基調:日圓走貶,匯率跌至150關口,如一葉扁舟,搖曳於市場的風浪中。 

另外,日債殖利率應聲飆升,尤其40年期長債殖利率高達3.54%,仿佛在提醒人們,每一份財政擴張的承諾,背後都藏著國家債務的幽影。財政與信心之間的天平,再度被擺上檯面,風險搖曳下如何搖擺中求平衡。 

三、貨幣的弦音:與央行之間的沉默對話 

在貨幣政策這奏章,高市選擇了柔音。她曾言「升息是愚蠢的」,語出驚人,但隨著政治風向的改變,高市也學會收斂語氣,或將與日本央行保持一種微妙的「默契式一致」。如何尊重央行的獨立性與不直接干預,但其政策底色偏鴿,強調通膨是成本面所致,非需求擴張所能解。 

當市場還在揣測升息的可能時,早苗與央行選擇以沉穩作答,讓政策的節奏依經濟之實而非情勢之聲決定。 

四、財政的書寫:稅與債的繾綣辯證 

高市對稅收政策的態度,恍若編織一張細緻的經濟網。她一反之前態度,暫停高喊減稅為先,反倒務實主張以可退還稅收抵免、對地方補貼等精緻方式,引導經濟內需的溫柔復甦。消費稅的調降不再成為主旋律,而財政刺激則以「負責任的擴張」為名,緩緩推進。 

高市的稅政之筆,並非揮灑,而是細寫,寫在對債務比率的承諾中,也落在對財源配置的巧思裡,讓人看到,一位從財政擴張又想兼顧稅收增加的努力,在於讓每一個支出的音符都回響著適度財政控制的餘音。 

五、結構改革與安全經濟:未來的根與翼 

高市不願讓經濟僅為短線交易所熱,更關注日本長期的競爭之根。在產房政策上力主大力推動科技領域的投入,從人工智慧(AI)到量子計算,從半導體到生物技術,一一點名,猶如在布置一場國家的創新嘉年華。這些政策若得以落實,或許不是煙花,而是播種,為未來十年、二十年預留豐收的田地。只是,如何帶領日本走出「消失的30年」仍是高難度的音域,一場地獄級的挑戰。

 在國家安全層面,她也不吝於展開宏圖:擴張防衛預算、重塑經濟安全結構,甚至提出外資審查機制,如同在全球化洪流中,為日本設下更堅實的防波堤。這些政策未必引人立刻讚嘆,但卻透露出一種對國家命運的深遠盤算。

 六、尾奏:市場的耳語與觀望

 高市早苗可能成為日本有始以來首位的女性首相,如一場新樂章的前奏,激起了,市場的驚艷與想像。然而,如同每一場序曲之後,總會迎來正曲的挑戰,市場仍在觀望是否能真正將刺激與節制並舉?是否能讓政策的旋律不只是繁華表象,而是內在結構的重建?

 站在一條緊繃的經濟之弦上,左手是人民的期待,右手是全球市場的眼光。在利率與匯率的對弈間,在財政債務與經濟成長的纏繞中,「早苗經濟學」將如何走出一條不墮於昔日餘音、亦不墜於理想虛影的實際之路?

 這場變奏曲才剛剛開始,而時間將是它最嚴格的評論者。

 ※作者為政治經濟觀察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