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打壓政敵!前FBI局長柯米「遭控2罪名」拒認罪
圖、文/周刊王
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James Comey)於美東時間8日,在維吉尼亞州(Virginia)亞歷山卓(Alexandria)聯邦法院出庭,就「向國會作出不實陳述」與「妨礙國會程序」2項罪名,正式提出「無罪」抗辯,此案的審判日期定於2026年1月5日。

柯米透過其律師菲茨杰拉德(Patrick Fitzgerald)代為答辯,並獲法院允許無條件交保。費茲傑羅在庭外表示:「能在這起案件中代表柯米,是我一生的榮譽。」柯米的家人亦到場旁聽。
這位曾在川普(Donald Trump)1.0任內被開除的前FBI局長,長期以來是川普最尖銳的批評者之一,包括抨擊這位領導人「在道德上不適任總統。」對此,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9月底在川普施壓要求加速辦案後,於短短幾天內就對柯米提起訴訟。
根據起訴書,柯米涉嫌在2020年9月30日出席美國聯邦參議院司法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聽證時,作出虛假陳述,否認自己曾授權友人以匿名方式向媒體透露資訊。此外,他也被控試圖妨礙國會調查進程。
柯米的辯護團隊強烈主張這起案件具有政治報復性質,並將提出2項撤訴動議,主軸包括「選擇性起訴」、「違法任命檢察官」與「檢方行為惡劣」等理由。
辯方還指出,原本負責辦案的維吉尼亞州東區代理聯邦檢察官(U.S. Attorney for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Virginia)西伯特(Erik Siebert)因質疑證據不足而辭職,結果接手的檢察官哈利根(Lindsey Halligan)卻是川普昔日的私人律師兼現任白宮高級副幕僚長,其接任檢察官一職的任命程序,本身就存在疑慮。
根據美國媒體《ABC新聞》報導,聯邦檢察官在內部調查時曾指出,案件關鍵證人里奇曼(Daniel Richman)恐成為「麻煩人物」,可能使檢方無法在陪審團前建立有效指控。里奇曼是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法學教授及前FBI的特別政府僱員,也是柯米的長年友人。
檢方原本指稱柯米授權里奇曼匿名向媒體洩漏資訊,但里奇曼在接受調查時表示,柯米曾2度明確告訴他不要與媒體接觸,且他從未在2016年大選前匿名向記者提供資料。調查人員檢視柯米與里奇曼的電子郵件往來,也未發現柯米曾授權他洩密的任何紀錄。
多名聯邦檢察官因此認為,若以里奇曼作為主要證人,恐出現「幾乎不可能克服的問題」。他們甚至於上月撰寫備忘錄,建議司法部不要起訴柯米。然而,哈利根仍堅持將案件提交給亞歷山卓的大陪審團,並成功爭取到3項指控中的2項起訴。
據消息人士透露,即使在大陪審團審理階段,哈利根的副手克里瑞(Maggie Cleary)也曾警告同事,考慮到里奇曼的立場「充滿敵意」,不適合作為主要證人,並表示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柯米在國會作偽證。她同時指出,案件在程序與時效上也存在重大風險。
特別是關於「訴訟時效」的問題:這起指控雖源於2020年的證詞,但其核心內容可追溯至2017年的聽證會。檢方為了避免時效屆滿,在期限前匆忙取得起訴書,但辯方認為這已超過合法追訴時限。
消息人士還指出,司法部內部的職業檢察官私下認為,這起案件若交由法官與辯方仔細審視,將「很可能迅速崩解」,甚至恐無法達到起訴所需的「相當理由」(probable cause)標準。
此外,川普後來雖指控柯米違法洩漏含有機密資訊的備忘錄,不過里奇曼向《ABC新聞》澄清,這些文件並無任何機密標記。
柯米在出庭後發布聲明表示,他和家人早已明白「挺身對抗川普」的代價,但仍堅持立場:「我們不會跪著活著,也希望你們不要。恐懼是暴君的工具,但我不害怕,也希望你們不要害怕。」
報導補充,柯米於2017年被川普1.0解職,當時正在調查俄羅斯干預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一案(通俄門事件),該選舉中,川普出乎意料地擊敗了民主黨對手、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接任的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後來證實川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之間存在多次接觸,但未發現足以構成「犯罪共謀」的證據。川普陣營則長期稱該調查為「政治迫害」與「獵巫行動」。
在本案提起訴訟前,川普曾在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點名其政治盟友、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要求「立刻採取行動」,並怒吼:「不能再拖了!這正在摧毀我們的聲譽與公信力。正義必須立刻伸張!」同時他也公開點名加州參議員謝安達(Adam Schiff)與紐約州檢察長詹樂霞(Letitia James),指控他們是「政治敵人」。
目前案件將於2026年初開庭審理,柯米已表態堅決否認所有指控,並表示這是川普陣營出於政治動機的報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