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被封鎖? 日經:台灣協議談判屢遭各國拒絕與拖延
圖、文/上報
據日媒報導,台灣拓展全球貿易夥伴關係的努力面臨困難,多國對台灣的貿易提議反應冷淡或延宕,凸顯在中國的壓力下,台灣在國際舞台上仍難以突破孤立的挑戰。雖然台灣曾積極尋求與澳洲、加拿大、日本、紐西蘭及東南亞的主要經濟體簽署貿易或投資協議,但進展有限。

《日經亞洲》報導,據消息人士透露,台灣拓展全球貿易夥伴關係的努力遭遇停滯甚至拒絕,凸顯在中國壓力下,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突破孤立的困難。
台灣多位高層消息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告訴《日經亞洲》,台灣多年來積極推動與澳洲簽署貿易協定或特定領域協議,與加拿大建立經濟合作架構,與日本達成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以及與紐西蘭更新貿易協定或特定領域協議。
同時,台灣也積極尋求與東南亞至少4個主要經濟體簽署經濟合作或投資協定。不過,據兩名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匿名透露,幾乎所有國家對台灣的提議反應冷淡。
這項進展停滯對台灣總統賴清德的政府而言是重大挫折。賴清德政府原希望在前總統蔡英文時期簽署的貿易安排基礎上,透過貿易合作抵禦中國施壓,並彌補缺乏正式雙邊關係的劣勢。
這反映出台灣在當前國際秩序下的困境:一方面是美國總統川普及其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是中國影響力日增。消息人士指出:「在川普對國際貿易秩序和美國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各國彼此洽談並達成貿易協議,但台灣未被納入其中。」
據兩名消息人士透露,加拿大在幾個月前就已完成與台灣的貿易協議談判,但至今仍未簽署,這讓台灣擔心渥太華可能反悔。消息人士表示,即使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力圖將重心轉向亞洲,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在與川普的摩擦中尋求突破,但台灣仍在等待簽約。
對此,加拿大全球事務部發言人告訴《日經亞洲》:「依據『一個中國政策』,加拿大與台灣保持非官方但珍視的經濟及人員交流關係。
消息人士指出,近期菲律賓願意與台灣接觸,是個例外。由於馬尼拉與北京在南海存在激烈領土爭端,菲律賓相對開放與台灣合作。這名人士表示:「東南亞國家中,菲律賓較願意與台灣合作。雖然目前尚未展開貿易協定的正式討論,但仍有樂觀的空間。」
另外,加拿大曾於2023年與蔡英文政府簽署投資協定。泰國則在去年與賴清德政府簽署相關協議。英國則簽署了投資、數位貿易、能源及淨零排放協議,並於2023年完成里程碑式的貿易協定,參與程度高於多數國家。
前台灣駐歐盟代表、貿易專家李淳告訴《日經亞洲》,台灣在簽署貿易協議上面臨「巨大的挑戰」,遠比投資協議困難,因為中國實際上施行外交「封鎖」。
李淳表示:「與台灣談判協議是1種主權行使。中國傾向警告這些國家:你們不希望藉此彰顯對台灣的主權行使。」他也質疑:「這不合理。各國對台灣公民免簽,但對中國公民卻要求簽證,這豈不是也承認了我們國家的(事實上)主權?」
他強調,台灣是完整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所有成員都有權與其他成員簽署可細化WTO承諾的貿易協議。李淳也指出,美國對盟友及對手施行的關稅讓許多國家更為謹慎,他們認為:「時局混亂,也許不是打破與中國關係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