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都更難2/危屋都更空轉!他抱憾亡10年 家屬悲嘆「仍原地踏步」
圖、文/周刊王
台北市大同區橋北段三小段位於「大稻埕」迪化街上,共有42筆土地、74名地主,原本2014年就曾要開始進行都更,但建設公司倒閉,所以延宕至2018年才再尋得願意配合的建設公司,原以為破舊的老屋終於能迎來變革,沒想到卻又碰上文化局列冊追蹤、都更處退件等狀況,導致今日仍無任何進展,已經75歲的阿婷(化名)憤怒表示,自己的爸爸等不到都更已去世了,這是他心裡永遠的遺憾。

回想這10年的心路歷程,阿玲感慨地說,2014年地主們和理成營造談妥都更,但2016年理成營造的董座衣治凡宣告破產,理成營造也就此倒閉,而橋北段三小段的都更也因此停擺2年。後續,地主們找建築師規劃好新設計圖,並由建築師協助為地主們和大將建設公司在2018年媒合,於2020年展開公聽會等程序。
沒想到,台北市文化局在同個時間點注意到這裏的老屋具有文資潛力,因此列冊追蹤,並在2次會勘後,於2021年3月解除列冊追蹤。但同樣位於迪化街二段的大橋教會卻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化局因而表示,大橋教會和都更地點太近,要求建設公司檢送新建工程之建築規劃設計書圖,以及歷史建築保護監測計畫等資料至文化局,最終於2023年5月才放行。

令人心寒的是,2023年12月15日,地主們被通知參加第2次的公聽會,此時他們才發現大將建設在設計圖上做了大幅更改,都更處因此退件,而他們須再花費1年的時間,把程序從頭來過。小瑞傾吐,當時地主們都不滿大將建設改圖時沒有通知地主,但大家都吞下了,因為大家最殷切期盼的是趕快都更。
然而,橋北段三小段的都更卻又在今年碰壁,在橋北段三小段都更案再進入聽證會階段時,都更處突然提出於環河北路2段21巷有建築線,但地主們納悶,為何先前都沒有提過,目前地主們有併都更廢巷以及修改建築圖面2條路可以選擇,但對於心力交瘁的地主們來說,2條路皆窒礙難行,就算做成了至少也得再花費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展開都更。
阿婷憤怒地向記者表示,她的父親已於2016年去世,等不到都更是他心裡永遠的遺憾,如今他都走快10年了,我們依然在原地踏步。其他地主們也紛紛傾訴,都更一拖再拖,如今住家都成了危樓,我們只希望政府能關注橋北段三小段的都更進度,並想辦法加速,最好是成立專案來執行,否則這裡不論對我們或對市容來說,都像難以抹滅的毒瘤。

對此,李玉卿律師表示,建商應該是都更條例所規定的實施者,實施者即辦理都更事宜的機構。而都更進行方式端視地主與建商之約定如何,建商承擔多少義務也要視契約而定。至於政府在都更案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據都更條例75條、76條規定, 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核定後,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限期令其改善或勒令其停止營運並限期清理;必要時,並得派員監管、代管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理。
本刊致電大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與負責此案的江姓負責人取得聯繫,他表示,改圖是幹事會要求,大將也是按照其要求進行改圖,修改之後也有依照規定進行公告、公展以及公聽會,且全程都有充分讓地主發表意見,強調一切皆依照程序進行。
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回應指出,本案位於環河北路二段21巷南側,屬於已認定建築線的現有巷道,依法不得併同申請改道。關於建築線及廢巷改道問題,屬實施者與設計單位應檢討事項,本處在各階段均已提醒依法辦理,後續補正是因實施者未於初期揭露完整資訊,並非臨時新增要求。至於重行公開展覽部分,因實施者修正內容幅度較大,依法須重新辦理公開展覽及公聽程序,本處已於112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辦理第二次公開展覽,並於12月15日召開第二次公聽會,全程依法公告,絕無未通知地主情事。都市更新處並表示,理解地主盼改善居住環境的急切心情,但都更須依程序及權利人共識推動,待實施者完成補正並申請續審後,將協助案件儘速進入審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