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亞洲行展現權力也暴露限制 與習近平會晤達成有限休戰

發布時間:2025/10/31 09:20:44
更新時間:2025/10/31 09:20:44
FaceBookcopyLinkLine

圖、文/周刊王

美國總統川普結束為期五天的東亞之行,期間促成多項經貿協議與象徵性合作,但最受矚目的中美領導人會晤則以有限成果收場。這趟行程同時展現了川普個人化的外交風格,也反映出美國全球影響力的微妙變化。

川普亞洲行展現權力也暴露限制 與習近平會晤達成有限休戰

根據《BBC》的報導,川普此行先後造訪馬來西亞、日本與韓國,所到之處皆受到隆重接待。在馬來西亞,他確保了美國對關鍵礦產資源的取得權,並推動東南亞多國進一步的貿易合作,同時促成一項緩解泰柬邊境緊張局勢的條約,被川普稱為「和平協議」。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則以隆重禮遇迎接這位美國總統,東京鐵塔以紅、白、藍三色燈光點綴,頂端更添川普標誌性的金色。高市早苗首相強調日本在美投資總額達5500億美元,並贈送250株櫻花樹以紀念美國建國250週年,以及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使用的高爾夫球桿與球包,象徵延續兩國友誼,她同時成為最新一位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外國領袖。

在韓國,總統李在明以21響禮炮與軍樂隊演奏《YMCA》迎接川普,並授予其韓國最高榮譽勳章及古代王冠複製品。雙方在經貿談判上達成共識,韓方將每年向美國支付約200億美元的投資資金,以換取美方將韓國出口產品的關稅由25%降至15%。

川普亞洲行的高潮是他在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與前幾日鋪張的外交排場不同,這場會談於軍用設施內低調舉行,兩國領導人及高級顧問圍坐長桌,氣氛緊張而克制。會前數月,川普多次威脅對中國加徵新一輪關稅,以施壓北京開放市場並加強對芬太尼原料的出口管控。中國則採取反制措施,包括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及限制關鍵礦產出口。

經過長時間的博弈,雙方最終同意暫時降溫。美國將降低部分關稅,中國則放寬關鍵礦產的准入限制,並恢復進口美國農產品、增加能源採購。雖未簽署正式貿易協議,但兩國皆認同持續對抗並非長久之計。川普在會後表示對結果「非常滿意」,甚至笑稱會議「打了12分(滿分10分)」。習近平則在開場致詞時強調:「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出現摩擦是正常的」,暗示雙方關係仍將面臨長期競合。

觀察人士指出,川普此行既是外交展示,也反映美國對亞洲盟友關係的再定義。在華府推行「互惠關稅」與「經濟優先」政策下,日本與韓國雖仍視美國為安全與經濟支柱,但同時不得不承擔更高的軍事與財政負擔。

隨著中國積極擴展區域影響力,美國在亞太的外交策略出現調整。川普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而習近平則全程出席,象徵北京有意填補美國在區域外交中的空白。

此外,在川普離開韓國不久,習近平即抵達首爾展開訪問,韓方承諾將給予他「與美國總統同等的禮遇」,被視為東北亞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的象徵。

川普結束亞洲之行時宣稱「任務圓滿」,但觀察人士認為,雖然他在象徵層面獲得極高禮遇,實質成果仍有限。美中關係雖暫時降溫,但雙方結構性矛盾仍在,亞洲盟友的戰略取向也在重新調整。正如川普集會常播放的滾石樂團歌曲所唱:「你不一定得到你想要的,但也許會得到你需要的。」這句話或許正貼切描述了他此次亞洲行的真實意義。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