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萬被詐騙1/奈米醫材美國子公司股利泡湯 詐團假帳號攪亂二樁好消息
圖、文/周刊王
一筆逾142萬美元(約新台幣4300多萬)股利,竟因一封冒名假帳號電郵,匯款瞬間憑空消失,驚動美國FBI,還嚇到台灣股民,全因該案總公司為新竹奈米醫材(6612),是我國唯一MIT人工水晶體大廠,股價一個月來跌破百元;總座接受CTWANT獨家專訪抱屈說「二件好消息,都被詐騙掩蓋了!」

奈米醫材(6612)總經理陳秉淳一年前,從李威聯(William Lee)手中接掌職位,李為奈米共同創辦人之一,他現在專注醫材產品歐洲市場拓展與臨床研究;而最大股東、也是共同創辦人的董事長樂亦宏,則是負責集團全球整體營運。

台灣總公司奈米醫材在今年9月8日當天下午5時許,發布重訊公告此詐騙事件,當天收盤股價107.5元,隔天大跌8%,至10月31日收盤股價88.6元,一個半月來跌了18.9元,跌幅17.5%。
陳秉淳在10月下旬,於新竹生醫園區接受CTWANT獨家專訪,他提到的「好消息」,即是在7月前後宣布的「接獲客戶授權合約展期通知」、「人工水晶體產品通過歐盟醫療器材法規MDR認證」二樁大案。
根據CTWANT調查,前者是奈米醫材起家「塗層」再獲世界眼科產品第一大廠的續約,意即到2030年該項營收穩定;後者即是奈米醫材取得歐盟證照,成為全國前15家取得MDR認證的人工水晶體廠商,取得該項優勢,接下來可加速開發歐洲市場搶得市佔率。
奈米醫材塗層技術方面厲害之處,主要在於其多年累積的高專利技術,尤其是在人工水晶體的潤滑塗層上具有業界領先地位,從1993年至2024年間在美國取得多項塗層專利,且其塗層技術應用於全球最大的人工水晶體公司,成為全球約50%白內障手術使用的塗層技術源頭,可說是全球隱形冠軍。
該公司的塗層不僅具備高潤滑性,能保障人工水晶體在手術過程中摺疊與植入時不損傷,也避免了術後的發炎反應,是眼科手術中重要關鍵技術;也因為奈米醫材的塗層技術授權給多個國際知名客戶,形成穩定的權利金收入和技術服務收入來源。

在營收與獲利上,奈米醫材2025年前三季累計營收約新台幣8.3億元,2025年第二季營收達5.67億元,前三季兩年度成長38%。
陳秉淳說,奈米醫材營收來源主要分為三大類:權利金收入約佔20%,技術服務收入約佔18%,及人工水晶體等醫材、射出成型等銷售收入佔62%。其中,塗層技術授權和技術服務屬於穩定的獲利來源,該公司近年重點大幅拓展高毛利的人工水晶體、植入器等醫材完整產品線。
儘管2025年上半年受臨床試驗費用和匯兌損失影響獲利有所壓抑,但毛利率仍維持在約59%,營業利益率約12%左右。
奈米醫材的塗層技術在人工水晶體植入器件中具關鍵潤滑功能及業界領先的專利優勢,且授權收入穩定。該技術雖營收佔比相對於完整人工水晶體產品較小,但仍是其重要且持續增長的利基市場一部分。2025年該公司營收持續成長至約8億新台幣水準,並積極拓展全球市場,特別是歐洲與美國,且高階產品比重逐步提升,有助未來營利能力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