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再拋狂想!要建晶圓廠「取代台積電」 黃仁勳直言:太難了
圖、文/引新聞(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再拋驚人構想,透露公司正評估自行興建一座月產能上看100萬片的晶圓廠,並考慮與英特爾(Intel)攜手合作。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全球半導體與AI產業掀起熱議。

然而,被視為晶片產業領袖的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則直言,這項夢想恐怕不容易實現。他指出:「即便是像馬斯克這樣具遠見與資源的人,也難以取代台積電的地位。先進晶片製造的難度極高,幾乎不可能複製。」
據《Wccftech》報導,黃仁勳近日人在台灣,除了與台積電高層會面外,也現身該公司舉辦的運動會。談到馬斯克的晶圓廠計畫時,他語氣謹慎但明確指出,打造先進晶片工廠並非單純「把廠房蓋起來」的工程,而是一個結合材料科學、製程精密度與供應鏈整合的龐大系統,「這些技術都是台積電多年累積的深厚實力」。
馬斯克則在日前股東大會上說明,隨著特斯拉在自駕技術與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AI運算需求將呈指數型成長。他表示,公司已開始評估自建晶片廠的可行性,「我們正與英特爾討論合作的可能性,雖然目前尚未簽約,但值得深入研究。」
外媒分析指出,馬斯克之所以考慮「自產晶片」,主要因目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如台積電、三星(Samsung)與英特爾的產能已接近飽和,無法完全滿足特斯拉對AI晶片的長期需求。若要從零打造自家製造線,預估投入金額可能高達上千億美元,且需耗時多年建構完整製程體系。
科技網站《guru3d》評論,黃仁勳的發言點出了產業現實:「金錢買不到良率」。台積電能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靠的不僅是設備投資,更是數十年在製程一致性、材料科學與客戶協作上累積的技術壁壘。與輝達、蘋果(Apple)等長期夥伴的深度整合,更是其他新進者難以追趕的關鍵優勢。
目前AI晶片特別是3奈米與更先進製程的開發門檻極高,從技術認證、設備調校到量產良率,任何一環失誤都可能讓成本暴增。業界普遍認為,若馬斯克真要啟動所謂的「TeraFab」晶圓廠計畫,勢必得跨足半導體製造最艱難的戰場。
儘管如此,熟悉馬斯克風格的觀察者也指出,他一向以「不可能任務」為榮,從SpaceX火箭回收到特斯拉電動車量產,幾乎每一項都曾被質疑「做不到」。因此,即便業界認為取代台積電幾乎不可能,「TeraFab」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顛覆性故事,仍有待時間驗證。
更多引新聞報導
黃明志供述曝光!「謝侑芯進廁所30分鐘沖洗」突猝逝 網怒:沒事會去沖洗?
壽星撿屍女大生性侵!一旁5人不救還「插入、掐奶」 喊:一個一個來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