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惡意剪輯」爭議釀信譽危機!川普怒告誹謗求償10億美元
圖、文/CTWANT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揚言對《英國廣播公司》(BBC)提起法律訴訟,指控該媒體在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當天播出的演說片段遭「惡意剪輯」,誤導觀眾他煽動支持者攻擊國會。這場風暴已引發《BBC》內部高層辭職、外部信任危機,以及對該公共媒體「中立性」的全面檢驗。

綜合外媒報導,川普律師團隊於9日向《BBC》發出律師函,要求其在14日前撤回紀錄片並公開道歉,否則將在佛州提告,索賠金額「不少於10億美元」。信函指控《BBC》「故意省略」川普呼籲支持者「和平與愛國地遊行」的部分,並「欺騙性地拼接」3段影片,使其看似直接煽動暴力。律師指這構成「虛假且誹謗性的報導」,嚴重損害川普名譽與財務利益。
根據美國法律,公眾人物必須證明被告「明知內容虛假卻仍發佈」方能勝訴;而英格蘭與威爾斯的法律則要求原告證明該出版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名譽損害」。即便如此,川普仍堅稱《BBC》的行為已超越新聞錯誤,構成「選舉干預」。
涉事影片出自《BBC》旗艦節目《廣角鏡》(Panorama)的1集紀錄片,內容於2024年美國大選前夕播出。《BBC》內部報告指出,該片段被剪接成川普說:「我們要走向國會……我們要戰鬥,我們要拼命戰鬥!」而實際上,這2段話在原始演說中相隔50多分鐘。川普原本的語句是:「我們要走到國會,為我們勇敢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加油。」他並未呼籲暴力行為。
事件爆發後,《BBC》總裁戴維(Tim Davie)與新聞事務執行長特尼斯(Deborah Turness)於9日請辭,以承擔政治與輿論壓力。特尼斯隨後也在10日首次公開發言,表示「《BBC》並不存在體制性偏見」,承認「錯誤確實發生」,但強調記者群「努力維持公正」。戴維也指出,雖然自己辭職的原因不僅限於爭議,但「近期的辯論無疑加深了壓力」,並稱「作為總裁,我必須承擔最終責任。」
《BBC》董事長沙阿(Samir Shah)10日則在信中坦承,該剪輯「確實構成判斷錯誤」,造成「煽動行動」的錯誤印象,並代表《BBC》致歉。不過他否認《BBC》存在「制度性偏見」,強調「錯誤發生在個別層面,而非體系層面。」
沙阿指出,《BBC》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回應法律威脅。官方發言人僅表示:「《BBC》將在適當時機直接回覆。」他補充,內部已接獲超過500起觀眾投訴,而《BBC》的編輯標準委員會(Editorial Standards Committee)今年1月與5月曾2度討論該片段問題,但當時因觀眾回饋有限而未採取正式行動,「事後回想,確實應該採取更正式的處理方式。」
這場《BBC》的信譽危機始於1份外洩的內部備忘錄,該文件由前外部顧問普雷斯科特(Michael Prescott)撰寫,指出《BBC》新聞報導中存在「令人擔憂的偏頗現象」,包括加薩衝突的偏向性報導、對川普及以色列的不公描述,以及「一面倒」的跨性別議題呈現。報告同時點出《廣角鏡》的剪輯事件,質疑其破壞《BBC》編輯公信力。
普雷斯科特在備忘錄中指《BBC》阿拉伯語部(BBC Arabic)的以巴戰爭報導呈現「系統性問題」,且部分跨性別議題報導「遭特定LGBT記者的立場影響,形同內部審查」。沙阿回應表示,這些議題確實已被委員會審視,並已針對阿拉伯語部及長篇新聞單位採取措施。他承認「《BBC》偶有錯誤」,但強調會在必要時進行紀律處分、修訂指引並公開更正。
對此,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發言人表示,政府不認為《BBC》「制度性偏見或腐敗」,並強調政府仍支持這家公共媒體。發言人指出:「顯然這起事件存在錯誤,總裁與特尼斯已承擔責任。重要的是《BBC》繼續維持其一貫的高標準與國際聲譽。」
此外,保守黨領袖貝登諾克(Kemi Badenoch)批評《BBC》「長期存在嚴重問題」,稱此次紀錄片事件是「真正的麻煩」。自由民主黨黨魁戴維(Ed Davey)則反嗆川普「想摧毀《BBC》並奪取我們的資金」,同時指責英國改革黨(Reform UK)領袖法拉吉(Nigel Farage)「助長」川普的攻擊。據悉,法拉吉曾在倫敦記者會上透露與川普的對話內容,稱川普問他:「這就是你們對待最親密盟友的方式嗎?」
這並非川普首次以誹謗為由挑戰媒體。今年7月,他與《BBC》的美國合作夥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及其母公司派拉蒙(Paramount)達成1,600萬美元和解,該案涉及川普指控對方「惡意剪輯」其與副總統暨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訪問內容。此外,《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CNN》與《得梅因紀事報》(Des Moines Register)等媒體也都曾面臨川普的訴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