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週休3日"過關! 勞團建議政府補助企業試辦
財經中心/楊思敏、胡崇恩 台北報導
去年,台灣勞工總工時2030個小時,比韓國日本都還要高,就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週休三日,連署已經過關,勞動部將在12/7前回應。勞團建議,參考西班牙政府做法,補助企業、試辦縮減工時。但經濟專家提醒,台灣與歐洲產業結構不同,以出口為導向國家,減少工時、經濟可能下滑。

勞工辛苦工作,到了週末兩天,終於可以休息,最近公共政策平台上有人提案週休三日,提升工作生活平衡,連署已經過關,勞動部最晚必須在12/7回應。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西班牙政府拿出5000萬(歐元),鼓勵企業試辦週休三日,全部週休三日,事實上是不太可能,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製造業)有接受訂單,有淡旺季的因素,比如說服務業來講,就可能適合去推動試辦週休三日。」
勞團建議政府比照歐洲,補助企業試辦,但專家有相反意見,認為內需和以出口產業為主的國家,週休三日影響經濟的程度不同。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就大家的工作型態,產業型態不一樣,雖然它有可能會,使得你的生產活動,製造業的生產活動,可能會下降,但是它有沒有可能,讓你的內需服務業,會大幅的起來,如果沒有辦法,那你的經濟當然最終,就一定會往下滑。」
專家點出另一風險,勞工週休三日,代表資方得聘更多的人,僱用成本提高,可能對於提升勞工權益的作為,更難讓步。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缺工情況有可能更為嚴重,或者在僱用這些勞動者上面,面對的成本當然就會更高,他會不會從所謂的全時僱用,變成所謂的部分工時,(要思考)對於整個,勞工的權益保障,或者是他們福利的提高,是不是帶來比較大的幫助。」
去年台灣勞工總工時2030小時,在OECD國家中,只低於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和新加坡,比日本1859個小時和韓國1636小時都高。如何在工作與生活達到平衡,找到更好解方,有待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