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台積電當模範生!川普關稅談判將屆 學者估對台降到「這區間」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設定的對等關稅談判將在7月9日截止,他在週二向記者表示「沒在考慮暫緩這件事」,將通知多個國家所需支付的關稅。日前台美才完成第二輪實體磋商,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便認為,台灣可以對美國展開製造業的投資,幫助美國的再工業化,「所以,川普應該會樂於與台灣早一點談成貿易協議,並且拿來示範給其他亞洲國家。」

川普的對等關稅談判即將在7月9日到期,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於美東時間6月25日再次率領政府團隊,於華府就對等關稅議題與美方進行為期兩天之第二輪實體磋商,期間並和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進行整體溝通。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昨(2)日在臉書撰文解析,認為川普的對等關稅談判「不會延期」;他提到,所謂與美國「談成協議」,就是接受美國的要求,要不然就提出有吸引力的交換條件,讓美國覺得做這個交易是合算的。
吳嘉隆指出,先前美國宣稱與英國談成第一份貿易協議,那個協議有一個戰略作用,就是要對歐盟示範,要歐盟也跟進,在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上與美國採取一致的立場,該高關稅的就高關稅,該出口管制的就出口管制。「接下來,就是亞洲國家了,這個地區的重點是製造業。」第一目標自然是中國,不但擁有對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同時也是地緣政治上最大的對手。中國顯然成為川普全力應對的目標,下手不但最重,而且是越來越重,簡直到了撕破臉的地步。
「除了中國之外,亞洲國家這邊可以分成三個梯次來觀察。」吳嘉隆分析,第一個梯次是日本與印度,因為他們的經濟體量夠大。「以經濟體量來說,前兩大肯定是美國與中國,接下來第三名與第四名是德國與日本,第五名與第六名是印度與英國。」第二梯次是離中國相對接近的國家,他認為,越南的主要問題是幫中國企業洗產地,而韓國的主要問題是提供技術,「他們成為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與技術管制的破口。」
第三梯次是與中國隔了海洋的國家,主要是台灣與印尼。吳嘉隆直指,有趣的是這兩個國家的對等關稅,在宣佈時「恰好都是32%。」在所謂可能與美國談成貿易協議的幾個名單中,台灣與印尼常會出現。這當然意謂著台灣談判團隊如果談得好,有機會脫穎而出。

「現實是,所有國家遲早都要,也都會對美國讓步。」吳嘉隆強調,早讓步會比晚讓步來得好,因為美國需要拿模範生來說事,來催動與其他國家的談判,所以會對早一點談成的國家多給一點獎勵,或是有檯面下的好處,不便對外公開。他提到,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佈與英國達成第一個貿易協議時,居然提到台灣,講的是台積電的擴大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這是因為台積電的1,000億美元擴大投資,是外國製造業對美國的最大投資案。」
而川普去沙烏地阿拉伯訪問,在演講時又提及台積電的投資,「可見川普心中一直有台灣,也一直想拿台積電的投資來說事」,拿台積電當模範生,對其他國家起到帶頭作用。吳嘉隆認為,台灣可以對美國展開製造業的投資,幫助美國的再工業化,「所以,川普應該會樂於與台灣早一點談成貿易協議,並且拿台灣來示範給其他亞洲國家。」
若台灣團隊的談判能順利展開,吳嘉隆估計,最後的對等關稅會大大降下來,「說不定可以像英國那樣維持在基準關稅的10%,或是15%左右」,而不是早先宣佈的32%。他提到,原本媒體報導,亞洲國家當中可能最早與美國談成貿易協議的,是印度,結果還沒有;後來,日本想爭取到汽車業能豁免關稅,要拿造船業去美國投資來交易,讓川普很不高興。「如果印度與日本與美國談不成,那麼,台灣就有機會了,可以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