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將關稅壓到10%以下 台灣才能跪贏越南
匯流新聞網 雁默/自由撰稿人
上一次談美越貿易協議,倒推台美關稅的可能結果,僅計算關稅。合理預估,台灣「被關稅」的比例應小於越南,10%-15%,前提是,台灣給出美國要的所有條件。因此,出現「不合理」的結果也有其概率,被課徵20%以上對等關稅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若從企業的角度將匯率考慮進來,那麼,台灣被課徵的關稅即使比越南低,企業損失也比越南高。
自今年4月1日到7月4日,越南盾匯率貶值約2.36%,台灣匯率升值約12.35%。
出口企業以美元計價計算收入,本幣升值會降低收入(毛利率),但不是升值多少,收入就減少多少,出口商不是損失12.35%,而是端視出口商的成本。
以體質最好的台積電為例,台幣若升值10%,台積電毛利率大約會降低3%。原因之一在於,台幣升值對進口有利,台積電進口設備,零件與原物料的成本會降低,因此,雖然出口收入降低,進口成本也降低,兩相抵銷才會得出真實損失的毛利率。
換言之,使用本地資源愈多,或毛利率本來就偏低的出口商而言,受傷最重,因為成本無法壓低。那麼,對某些出口商而言,即便台灣的對等關稅比越南低,由於台幣強升,說不定將工廠外移到越南,仍比待在台灣好。
這便是為何,普遍預期受傷最重的是中小企業,他們的生意規模不大,很難壓低成本。若從工資的角度看,越南工資比台灣低很多,更有助於降成本。
匯率對經濟的影響,不是看升值或貶值,而是看是否「強升」或「強貶」。越南盾一個季度維持在3%以內浮動的匯率,對出口商的衝擊絕對比匯率強升的台灣低。
用簡單粗暴的計算方式,即越南本地出口商面對的是 20%-3%=17%。台灣則是從12%匯率升值為基準算起,若對等關稅被課徵10%,還是比越南高5%左右。
也就是說,台灣必須將對等關稅壓到10%以內,台灣才能「跪贏」越南。
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出口商是電子業,因資訊科技協定(ITA)的關係,長期享有出口零關稅的紅利。即便如此,以往電子業由於以代工為主,收入被戲稱為茅山道士(毛利率3-4%),基本抵受不住出口零關稅被取消的環境。
現在電子大廠受惠於AI技術崛起,毛利率比以往有所升高,但對中小型工廠而言,毛利率仍偏低。因此之故,直接了當地說,如果對等關稅超過10%,大廠收入會驟減,小廠則會死。
這麼看來,關鍵就在於川普是否會對台灣的電子業網開一面,仍維持零關稅,或低關稅(如5%),給台灣留一口氣。
不過,川普顯然覬覦的主要就是肥美的台灣電子業,想連根拔起送往美國,以服務其「再工業化」的願景。對越南,美國要的是零關稅越南市場,但對台灣,美國要的是電子產業聚落。考慮到這個,若台灣還想保住自己的金雞母,對等關稅很難低於越南,不是只低5%,就是比越南還高。
邏輯是,唯有對台灣課徵高關稅,才好逼電子產業赴美投資。
我曾說過,川普的胃口,不會只有台積電,而是整個台灣電子行業,這比台灣對美開放市場更有價值。而我們的金雞母,將面對關稅與匯率的雙重衝擊,搞不好,連茅山道士都做不成。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