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挺大罷免竟遭醜化「蟾蜍、綠衛兵」! 吳靜怡怒揭「假輿論」劇本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國會朝野黨團的矛盾不斷激化,近1年多的不斷衝突,最終催生「立委大罷免」運動,目前已至少26藍委將面臨三階罷免投票。由於距離7月26日越來越近,挺罷、反罷雙方的交鋒也越演越烈,媒體人吳靜怡今(12)日就提醒,假帳號、假民調、假輿論已充斥大罷免浪潮,台灣民主只能靠民眾的同意罷免票拯救。

吳靜怡指出,2025年全台展開的大罷免行動,不只是一次對政客傲慢的集體抗議,更是一場資訊攻防戰;她隨後引用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的報告,指出今年元旦至6月底,社群平台上已出現超過67萬則與罷免有關的資訊操弄文本。吳靜怡強調,其中大量內容,並非來自真實公民對話,而是由假帳號操作、搭配假民調數據、假輿論鋪排構成的「輿論劇本」。
而如此龐大的內容量,讓吳靜怡認為,表明不實資訊並非僅限於小眾同溫層,而是能滲透到主流數位空間。她表示,這種訊息普遍的存在,意味著即使是普通數位使用者,也可能接觸到這些非事實的敘事,增加潛在影響。
她繼續說明,當民眾在Threads等社群平台上,看到有關罷免的「極端言論」、或是在YouTub看到反罷言論、聽到連署志工「收錢、搞鬥爭」,這些資訊許多都是設計過的。此外,吳靜怡也指,包含群組Line轉傳的訊息在內,IORG報告拆解出6大類假敘事:「政爭說」、「污名說」、「作票論」、「民怨說」、「綠色恐怖說」、「黑手論」,每種都是為了讓人懷疑罷免的正當性,進而放棄行使本該有的公民權利。
吳靜怡表示,如此巨大的規模,也暗示著內容生成、資訊傳播、監控這些輿情,均投入大量且持續性的人力和技術,代表這是一場資金充足且組織嚴密的行動。「這是一場有系統、有預謀的認知作戰!」,她直言說。

至於更具體的做法,吳靜怡則舉例說,像是假帳號製造極端貼文,引導社群「自我反感」;假民調操弄數字,讓人誤以為「罷免沒希望」;發動假輿論,將大罷免參與者標籤為「獨裁」、「綠共」、「綠色恐怖」、「綠衛兵」、「蟾蜍」、「塔綠班」等等,且中共官媒、台灣媒體皆有大量使用。
吳靜怡警告,透過將對手描繪成非人或極端分子,就是在剝奪其合法性和同情心,「我們的社會已在不知不覺中,被拉進分裂與冷漠」。她指出,透過6大資訊操弄戰術:匿名角色扮演、數據製造民意、網紅另開戰場、超譯外國意見、將罷免與民生對立操作、台灣民主倒退論,這些行動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破壞民主程序的正當性、製造社會對立,並試圖導引公眾輿論,朝特定方向發展。
因此她說:「真正危險的不是這些謠言,而是我們的沈默與放棄!」。吳靜怡表示,資訊戰帶給民主社會的啟示是雙重的,一方面,必須認清威權勢力運用資訊武器的現實;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相信,民主社會內部蘊含的韌性與自我校正能力。
最後,她也說道,請保護自己心理健康,我們正在面對的是一場資訊戰;不是理念辯論,而是民主與謊言和境外勢力的決戰。而民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那張「罷免同意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