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台美將達成「握手協議」 紐時曝後續需談判:關稅仍維持雙位數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向貿易夥伴「開獎」新關稅稅率,不過台灣至今仍未獲通知。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與台灣、印度等政府的「握手協議」可能將出爐,然而這些協議多半內容有限,後續仍需大量談判;即便達成協議,關稅仍可能維持雙位數不變。

即便川普總統在四月宣布全球性的大規模關稅措施,強調是在以關稅作為槓桿,打開商業機會,政府很快就會簽署數十項協議,增加美國出口、讓美國企業在海外蓬勃發展。但根據《紐約時報》11日報導,自川普宣布後已過去三個月,這種樂觀已被懷疑所取代:川普是否從未真的打算簽署那些能開放市場的貿易協議?雖然白宮官員持續強調,總統的關稅威脅是談判策略,以爭取對手更多讓步;然而迄今為止,僅宣布了與英國和越南達成初步協議,甚至與越南協議目前也岌岌可危。
儘管與印度、台灣等政府的「握手協議」可能即將出爐,但《紐時》指出,這些協議多半內容有限,仍需大量談判;即便達成協議,川普仍可能維持雙位數的關稅不變,並持續放話將對外國商品施加更多關稅。距離8月1日的新關稅生效日僅剩不到一個月,川普政府恐怕僅有能力與一小部分國家進行談判;另有一些積極要求與美方會晤的國家,甚至還無法排上談判日程。

川普週二在內閣會議上坦承無法與所有國家簽署協議,「我們已經簽了一些協議,還可以再簽很多,但這太耗時,也讓事情變得更複雜。我們可以花幾年慢慢來。」他補充,「全世界有200個國家,我們不可能跟200個國家都見面。」
另外本週川普陸續對多個國家寄出通知函宣布新關稅稅率,同時也將將關稅暫緩期延長到8月1日;其中幾個主要貿易夥伴,如加拿大、墨西哥、南韓與日本,過去都曾與美國簽過貿易協議,甚至有些是在川普任內簽署的,同樣也接到信函。其他收到關稅信函的國家也正積極與美方談判,但這些再度升高的威脅,以及貿易戰可能爆發的前景,引發外界質疑川普的支持者是否會開始質疑他的激進策略。
長期支持自由貿易的共和黨人,特別是來自那些仰賴出口的農業州,曾試圖替川普辯護,稱關稅只是用來換取更多貿易;但如今面對加拿大、墨西哥和歐洲等這些美國出口大國施加嚴厲關稅,有些人開始感到失望。
在川普於四月宣布全球關稅後,共和黨參議員便在聽證會上質疑貿易戰將傷害美國出口商,並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不要讓關稅永久存在。蒙大拿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戴恩斯(Steven Daines)強調,「希望這些關稅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愛荷華州的共和黨參議員葛拉斯里(Charles Grassley)則表示,他對關稅採取觀望態度,是因為他相信川普用它作為爭取公平貿易的工具。
股市投資人似乎也押注川普不會真正執行多數關稅,將其視為談判籌碼而非實質經濟威脅。但距離8月1日的最後期限逼近,川普堅稱他不會再延後生效日。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經濟研究主任特德斯奇(Ernie Tedeschi)表示,美國隊進口商品的平均實際關稅,從年初的2.5%躍升至18.7%;若計入本週發出的關稅通知信,這已是自1933年以來美國最高的平均關稅率,接近當時加劇大蕭條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特德斯奇指出,「對我來說,這已經非常明顯,川普就是個保護主義者。我認為,這屆政府就是把關稅當政策工具來運用。」

前美國貿易副代表、華府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所長卡特勒(Wendy Cutler)分析,川普的政策既有開放市場的一面,也包含保護主義。「美國談判代表確實很努力要求各國開放市場,這全都是為了讓美國出口商有更多機會。但說實話,我們同時也在設置高額關稅。」她也認為,即便川普政府不簽大量協議,只要能與幾個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協議,也能涵蓋美國大部分的貿易額。「若接下來三週內能與印度和歐盟達成協議,那將具有重大意義。」
不過商界領袖指出,川普迄今為止的策略,讓他們在海外做生意變得更加困難。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NFTC)主席柯文(Jake Colvin)認為,如今關稅議題的風向轉變讓人震驚,「當總統去年競選時首次提出通用基準關稅的想法,大家都被它的激進程度嚇壞了。」但他指出,如今企業和商界居然幾乎鬆了口氣,「覺得10%的基準關稅可能已是最好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