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必看!心肌梗塞急救「2神藥」 醫揭年輕人猝死常見「這4種」!

四季線上/黃睿筌報導
台灣撞球國手張榮麟14日在印尼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年40歲;敏盛醫院總院長陳文鍾直言,心肌梗塞即將發生前會出現心絞痛、胸悶、冒冷汗等症狀,即使輔以藥物、急救將人救回,仍有10%民眾會出現二次心肌梗塞,對此呼籲民眾不可輕忽。
撞球國手張榮麟身為台灣撞球界重要人物,曾多次為台灣出征,戰功彪炳並於2021年登上世界排名第一,此次前往印尼雅加達參加國際賽事,第一場比賽後張榮麟由於感到身體不適,先行回房休息,隨後發生心肌梗塞,待隊友發現時已撒手人寰,無呼吸心跳,送醫後宣告不治。

陳文鍾表示,年輕人、輕中年人口發生「猝死」有4大類死因,
1.急性心肌梗塞
2.心肌炎
3.心律不整
4.主動脈的剝離破裂
其中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前徵兆,陳文鍾表示,會出現胸悶、胸痛、心絞痛、喘不過氣、冒冷汗、全身無力、昏倒等症狀,不只當事人要注意,身邊的家人朋友也可以幫忙留意。
此外,「急性心肌梗塞」常見伴隨心血管動脈硬化的問題,如家族性的高膽固醇血症、長期有使用娛樂性用藥的民眾、糖尿病控制失衡、高血壓控制不良、抽菸,以上5種屬於臨床常見狀況;有極少數的民眾屬於先天性心臟血管變異,如冠狀動脈變異等問題則相對少見。
陳文鍾指出,針對「致命性心律不整」則會出現以下特徵,過去有昏倒的病史、或家族中有人出現容易昏倒的病史、甚至家族成員猝死的紀錄,則需要特別留意「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問題;針對,「主動脈剝離」的症狀,常見於扛重物的時候,血壓瞬間升高,造成穿透式胸痛背痛,會出現呼吸困難、昏倒的症狀。

陳文鍾分析,最容易出現猝死的狀況,首先是心律不整造成心肌部分壞死的「致命性心律不整」,這需要使用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來進行急救;其次是心肌受傷面積過大,而這種情況只能就醫做「心導管手術」將塞住的血管打通病人才能存活。
最後,針對「心肌梗塞」常見的緊急藥物處置,陳文鍾表示目前有兩種緊急用藥,第1種是「舌下硝化甘油」幫助放鬆心血管、第2種是高劑量阿斯匹靈(300m/g),用以抑制血小板形成,降低血栓問題,2種都是在緊急情況使用的藥物;急性期過去後,則必須使用心導管手術,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日常生活中,陳文鍾強調,若要避免「心肌梗塞」找上門,有7大關鍵:
1. 「戒菸」
2. 「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小於100mg/dL、有心肌梗塞病史則必須維持在70 mg/dL以下
3. 「血壓控制」:收縮壓低於130mmHg、舒張壓低於80mmHg
4. 血糖的「糖化血色素」:控制7%以下
5. 「體重BMI值」:低於27,高於27死亡率會上升,而且會形成代謝症候群
6.「降低工作壓力」
7.「仔細回顧家族史」
*四季線上提醒您,藥物需諮詢專業醫師後方使用,請勿擅自診斷用藥。
📝【更多新聞】👉健檢「紅字」看不懂?如何遠離中風? 醫揭「好、壞膽固醇」關鍵數字!
📺【FastTV飛速看】👉734 《醫學大聯盟》
▶️【好推薦】👉保護「心臟」、了解「心臟疾病」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