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重組兩路並進 重塑核心競爭力 洪嘉聰領矽統轉型 打造「新聯家軍」

發布時間:2025/07/24 15:47:30
更新時間:2025/07/24 15:47:30
FaceBookcopyLinkLine

圖、文/財訊雙週刊

過去1年,矽統在洪嘉聰主導下,啟動多起併購案,矽統正透過一系列資本結構和業務內容的重整快速變身,今年將是矽統轉虧為盈的關鍵年。聯電董事長洪嘉聰,2023年親自出任矽統董事長兼策略長後,在他的財務操作下,矽統的業務內容已出現不小轉變。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在2023年之前,矽統的主要產品是設計觸控晶片和MEMS麥克風晶片,從2017年到2022年,矽統營收都在2.5億至1.8億元間擺盪,公司主要靠聯電股利支撐獲利,但這6年中仍有4年交出虧損的成績單。


併購、重組兩路並進 重塑核心競爭力 洪嘉聰領矽統轉型 打造「新聯家軍」
洪嘉聰帶領矽統轉型 (圖/財訊提供)

整合資源 優化轉投資布局

洪嘉聰接手後,開始對矽統進行一系列改造。先是在去年2月宣布,矽統大幅減資26億元,減資幅度達35%。接著,在去年4月,矽統再度宣布透過開曼子公司在中國的孫公司,以約新台幣3.5億元,從聯電旗下的和艦手上取得山東聯暻百分之百股權。聯暻做的是IC設計服務生意,台灣媒體也用「第二家智原」,以此形容聯暻在聯電集團的地位。

不過,到了8月,矽統卻再增資2.7億元,用換股方式,不動用帳上現金,取得IC設計公司紘康百分之百股權。紘康做的是電池管理晶片,混合訊號微控制器晶片,併購前,紘康6年中有5年交出獲利成績單。

洪嘉聰的併購計畫仍在快速推進。今年4月,矽統再透過聯暻併購凌陽華芯,外界好奇矽統為何舉債併購凌陽華芯?對此,洪嘉聰表示,凌陽華芯以前是凌陽轉投資做驅動芯片,「研發團隊很有經驗,整個投資金額差不多3億多元人民幣。」

他表示,因為聯暻在山東賺錢匯回台灣很麻煩,因此矽統除了拿出1.5億元人民幣現金,再和銀行借1.4億元人民幣。由於聯暻獲利穩定,這筆借款未來會用聯暻的現金流來償還,聯暻股利不用匯回台灣,也可省下稅金。換句話說,這個方法讓併購對矽統的現金水位影響降到最低。

矽統也開始降低對部分轉投資持股,像是做物聯網業務的慧通智聯,原本矽統的持股達51%,但去年已經悄悄降為37%。這家公司也是去年矽統轉投資中虧損最多的公司,去年虧損5000多萬元。

《財訊》雙週刊指出,經過一系列整併後,併入矽統的「新聯家軍」自然會把聯電當成主要的晶圓代工廠,同時亦挹注母公司營收。因此,今年第1季,矽統單季營收站上4.7億元,較去年同期3400萬元大增12倍,毛利率站上44%,優於去年同期21%的水準。淨損為1500萬元,較去年同期8100萬元大幅下降。

併購、重組兩路並進 重塑核心競爭力 洪嘉聰領矽統轉型 打造「新聯家軍」


營運受益 合併綜效正浮現

業界人士觀察,矽統過去1年的成長動力主要來自紘康。紘康併入矽統前,兩家公司合併營收在台灣IC設計排名約50幾名,現在綜效逐步浮現,今年上半年排名已進步至第50名。

未來,如果矽統投資凌陽華芯得到投審會許可,將會造成股本膨脹,洪嘉聰的計畫是,如果未來凌陽華芯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維持正向發展,屆時矽統可能會再次進行減資。

由於目前矽統實收資本額仍高達51億元,但去年營收只有7.3億元,就像一個小孩穿著大人的衣服。雖然營收快速增加,但股本太大,獲利能力改善無法明顯反映在財報上。

業界人士透露,矽統正持續尋找併購標的,「他們會避開價格殺戮的紅海市場,尋找真正有利基、有市占率,未來還可持續升級的IC設計公司,但他們不會考慮太大的公司」。矽統將一方面調整股本,一方面物色併購對象,打造新一批的聯家軍。

不過,外界也在討論,聯電旗下有智原和聯暻都從事IC設計服務,在內部資源分配上,未來要如何取得平衡?將是另一個觀察點。

矽統是聯電董事長洪嘉聰的關鍵之戰,他曾表示,現在對矽統的錢「看得很緊」。洪嘉聰正在重整聯電集團的資源,目前矽統已接近單季損益兩平邊緣,未來幾季,將是矽統轉虧為盈的關鍵期。…(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42期

延伸閱讀:

美日貿易協議拍板!日本關稅為何從25%砍到15%?汽車股還大漲 3大重點一次看  

國票金又要增資 一紙密約考驗大股東互信

誤解的《廣場協議》 隱含改善貿易逆差啟示 辜朝明點破迷思:美元才是問題根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