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美中展開第三輪貿易談判!首日磋商逾5小時 關稅休兵有望再延3個月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美中兩國高層經濟官員自本週一(28日)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談,這也是雙方進行的第三輪談判。雙方旨在解決長期以來引發兩國貿易戰的經濟爭端,並試圖將談判期再度延長三個月。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是美方談判團隊成員之一,該團隊於當天下午抵達位於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瑞典首相官邸羅森巴德(Rosenbad);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也被拍到現身會場。
中方正面臨8月12日的最後期限,必須與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達成一項持久的關稅協議;此前雙方在5月和6月已達成初步協議,以終止數週來的關稅報復升級與稀土出口中斷。
根據《路透社》報導,兩國談判代表經過長達五個多小時的會談後,在當地時間晚上8點左右離開會場,未對記者發表談話。預計談判將在週二繼續。

美國總統川普在蘇格蘭與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舉行聯合記者會時談到美中會談,他表示,「我希望中國能開放他們的國家」。若美中未能達成協議,全球供應鏈恐再次陷入動盪,美國對中關稅可能恢復至三位數,形同對中貿易禁運。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則指出,不預期這次會談能出現「重大突破」。在接受《CNBC》採訪時他提到,「我預期的,是持續監測目前協議的執行情況,確保稀土能持續輸出,並為未來加強貿易和實現平衡貿易奠定基礎。」
貿易分析人士表示,美中在5月中旬達成的關稅與出口管制休戰協議,極有可能再延長90天;而協議延期,也有助於規劃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底或11月初舉行會面。
《金融時報》週一報導指出,美方已暫停對中國的科技出口限制,以免干擾貿易談判,並支持川普促成與習近平會談的努力。但與此同時,美國兩黨參議員計劃本週提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關注其對少數民族、異議人士及台灣的處理方式,強調安全與人權問題,這可能使得斯德哥爾摩談判更為複雜。
另有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總統賴清德原本考慮在8月訪問中南美洲友邦的行程,預計將包括數個美國城市的停留,目前有意延後。若出訪成行恐激怒北京,可能導致美中貿易談判脫軌。
目前為止,美中談判尚未觸及更廣泛的經濟議題,其中包括美國對中國以國家主導、出口導向模式傾銷廉價商品的不滿,以及中國對美方以國安為由設限科技出口、試圖打壓中國發展的抗議。
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經濟專家史考特·甘迺迪(Scott Kennedy)指出,「先前在日內瓦和倫敦的會談,其實只是為了讓雙方關係恢復正常,好讓他們日後能開始真正談論引發爭端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