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啟核三! 民團強調核安.健康不妥協 前核電廠員工現身說法
財經中心/楊思敏、戴亞倫 台北報導
重啟核三公投將在8/23登場,有公民團體表達反對立場,認為核電廠原本就是以40年為期限設計,維修重啟都要面臨巨大風險。另外,公衛專家也點出,輻射汙染物進到身體後,增加民眾罹癌風險。曾在核電廠工作超過30年,還因此罹癌的員工李桂林,也站出來反對。

呼喊口號,堅決反對重啟核三,民團從核安和健康兩大方向,分析潛在風險。曾在核一、核二工作超過30年的李桂林,長期駐守在高輻射區,罹患白血病和喉部鱗狀細胞癌,被認定是職災。
前核電廠職災勞工李桂林:「我是唯一的在台灣證明,核輻射傷害造不出血小板,鑑定之後,我是屬於職業病而且是6等6級的。」

慈濟大學公衛系副教授謝婉華:「鈽-239(半衰期)2.4萬年,我們作古了,我們的骨灰還會繼續放出輻射。不是說我們今天安全無虞,未來就不會有事情,不反對科學發展,但是我們反對用一整個世代的健康,來換一次可能出錯的賭注。」
專家指出,恆春居民30年來的健檢費用,就耗資30億台幣,輻射汙染物透過呼吸進到肺,落塵落在土壤和水源,汙染動植物,人類再吃進身體,或皮膚黏膜接觸,影響生理,還會造成憂鬱和焦慮。核能專家也以美國佛州"水晶河核電廠"延役工程失敗為例,認為是高風險賭注。

屏東縣監督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賀立維:「(美國佛州核電廠)挪的時候,整個結構體出狀況,所以他放棄了,那30億美金就丟到水裡。(核三)設計的基礎就是40年,零組件都是40年,延遲個20年,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重啟核三公投反方代表甘崇緯:「就像你過期的食品,你不能吃。破壞這個結構、儀器的脆化的狀況下,重啟已經運轉40年的老舊核電,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民團認為,核三先天不良,蓋在地震帶上,還曾發生核安事故、輻射汙染,勞工和居民好不容易撐過40年,不想再暴在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