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月低於通膨警戒線!但CPI比6月高 蔬菜機票雙漲重擊荷包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2025年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54%,雖較6月1.36%略微上升,但仍連續三個月低於2%的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表示,物價整體仍屬平穩,且初步研判8月起實施的美國關稅對CPI影響有限。然而,實際民生感受卻並不輕鬆,特別是經濟弱勢族群,生活壓力不容忽視。

7月物價走高的主因,來自氣候與旅遊雙重因素,受7月風災與連日豪雨影響,蔬菜供應減少,價格上漲達15.87%;同時暑期旅遊旺季帶動旅遊團費、機票價格上漲,國內旅遊團費月增2.62%,出國團費則飆升5.89%;台鐵6月底也調整票價,使交通運輸費用增加3.4%。

不只蔬菜和旅費,民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品項也接連調漲,根據368項查價商品統計,漲幅前十名包括芒果暴漲35.67%、金飾珠寶上漲17.93%、絲瓜上漲17.69%、胃腸藥上漲11.96%、火車票上漲9.9%。此外,豬肉、便當、火鍋、安親班等生活消費品項,漲幅也介於3%至6%之間,讓不少家庭感嘆「荷包瘦身」。
在七大物價分類中,「教養娛樂類」漲幅最大,達1.34%;「交通與通訊類」漲0.91%;「食物類」漲0.36%,但受到水果價格下跌8.42%、成衣類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部分漲幅被抵銷。然而,當外界關注美國關稅報復是否會加劇通膨壓力時,主計總處釋出相對正面訊號。曹志弘指出,目前8月起將實施的新一輪關稅,整體稅率普遍低於4月原先公布版本,預估對物價推升力道有限,不致引發急遽通膨。
但對低所得家庭而言,通膨感受顯然更為強烈。主計總處進一步指出,若以不同收入族群觀察,低所得戶7月CPI年增率達1.58%,1至7月平均更高達2.06%,超過全體平均1.87%。主因在於生活開支集中於食物、交通等基本項目,這些品項的漲幅對弱勢家庭造成較大衝擊。在關稅風暴尚未全面登場的此刻,物價已悄然爬升,政府如何協助弱勢族群應對生活壓力,及早掌握通膨走勢並妥善應對,將成為下半年財經政策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