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PCB 台廠迎營運高峰
撰文:陳文

在全球電子景氣回穩與應用需求的強勁帶動下,根據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2024年全球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產值達到809億美元,成長7.6%,預估2025年將再成長5.5%至854億美元。
2大趨勢引領 台灣PCB成長動能充沛
台灣是全球前2大PCB生產國,不但在全球市占率逾30%,並擁有完整的上、中、下游供應鏈。根據台灣電路板協會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PCB產業鏈總產值達新台幣1兆2,200億元,年成長8.1%,預估2025年台灣PCB產業規模將達新台幣1兆2,900億元,年成長5.8%。
法人表示,台灣PCB產業呈現穩健成長,脫離不了人工智慧(AI)的應用,未來隨著AI技術不斷進步,在AI 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及800G交換器升級2大趨勢引領下,PCB成長動能充沛。
趨勢1》AI ASIC
AI發展至今,應用逐漸落地,也隨著AI技術不斷的進步,愈來愈多企業選擇開發自有AI ASIC,尤其是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和臉書母公司Meta這4大雲端服務供應大廠,除持續採用輝達AI晶片外,同時為了降低對輝達的依賴,紛紛積極開發自研ASIC晶片。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Google為自研晶片布建比例較高的業者,其針對AI推論用的張量處理器(TPU)v6e已於上半年逐步放量、成為主流;亞馬遜雲端服務(AWS)自研晶片目前以Trainium v2為主力,而AWS已啟動不同版本的Trainium v3開發,估2026年陸續量產,受惠Trainium平台擴充與AI運算自研策略加速,估AWS今年自研ASIC出貨量將達雙倍成長;Meta為因應新數據中心落成,今年對通用型伺服器的需求顯著增加,積極布局AI伺服器基礎設施,同步拓展自研ASICAI,預估其MTIA晶片2026年出貨量有機會翻倍成長;微軟則採用輝達GPU AI方案,自研特殊晶片進展相對較慢,預估要到2026年新一代Maia方案才會明顯放量。
趨勢2》800G交換器
由於AI帶來了大量數據與傳輸需求,推動更高頻寬的800G交換器與光模塊問世。根據全球知名網通公司思科(Cisco)資料顯示,800G光模塊出貨量從2023年的46萬個,至2028年出貨量將達3,100萬個,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32%,預估在800G之後,光傳輸升級週期將由4年縮短至2年,1.6T光模塊將在2027年亮相。而過去100G所需的PCB為16層至20層,400G為24層至36層,到了800G的時候,所需要的PCB板層數則高達38層至48層,大大提升了PCB的數量。

上半年營收增強 代表具備抗風險能力
PCB未來發展動能強勁,若要參與產業成長,該如何在台股眾多的PCB標的中擇優布局?萬寶投顧執行長王榮旭表示,選股上建議先從營運狀況觀察,台股上市櫃公司上半年營收已全數公告完畢,在上半年受關稅、新台幣升值干擾的困境中,倘若該PCB公司營收表現仍亮眼、繳出良好年成長率,那麼此標的估計更有實力克服關稅及匯損影響。
關於操作部分,王榮旭指出,如果股價近期表現強勢,並持續創高,又擁有業績保護傘,例如台光電(2383)、金像電(2368)、高技(5439)等,建議可待股價拉回時,再尋找買點;若是股價持續向上走揚,他則提醒投資人切勿追高,此時可將目光轉向落後補漲股,例如軟板類的臻鼎-KY(4958),還有高階ABF載板的欣興(3037)、南電(8046)、景碩(3189)等。
標的1》臻鼎-KY
隸屬於鴻海(2317)集團的臻鼎-KY,成立於2006年,主要PCB產品有硬板(R-PCB)、軟板(FPC)、高密度連接板(HDI)及IC載板。臻鼎-KY的IC載板、AI伺服器、光通訊及車用電子等領域已陸續取得客戶高階與次世代產品訂單,而受惠各產品線表現亮眼,帶動6月營收延續成長力道。臻鼎-KY的6月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達到128億2,300萬元,月增8.75%、年增19.68%,若以美元計算,年增率更達30.82%;上半年營收782億8,500萬元,年增20.58%。
隨著時序進入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旺季即將來臨,新品備貨潮啟動後,IC載板需求有望明顯升溫。臻鼎-KY也將針對下半年新品,適度反映原物料成本,預期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臻鼎-KY正積極擴充產能,泰國巴真府新廠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小量生產,高雄AI園區的建設持續推進,預計於2026年第1季試產,屆時有望帶動高階產品組合升級與平均單價(ASP)提升。
標的2》欣興
欣興成立於1990年,為全球高階ABF載板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是AI算力OAM(系統板)少數具量產能力的廠商,得益於AI伺服器、800G交換器等產品問世,以及載板與OAM結構設計不斷進步的帶動,高階ABF載板需求大增,業績成長可期。
欣興目前的生產基地包括台灣、中國、德國、日本等,據了解,該公司日前調整廠房、材料與製程技術,且將2座台灣廠、1座中國廠改造完成,轉為生產AI專用的OAM,3座工廠已開始獲利。
欣興6月營收繳出月、年雙增成績,達109億2,900萬元,月增2.9%、年增23.2%,上半年營收達625億5,600萬元,年增15.25%。在AI伺服器備貨升溫與旺季效應發酵的環境中,法人看好2025年下半年營運有望優於上半年,並認為載板將是下半年成長主動能,全年載板業務占比63%,年增粗估達20%。
本文獲「Smart自學網」授權轉載
Smart自學網連結到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Default.aspx
延伸閱讀
▶科技業不再愛用年輕人?AI正在改寫矽谷招聘文化:寧用AI也不聘請年輕基層員工
▶隱藏版AI概念股》從雲端到落地...誰能真正吃到AI行情?3檔「隱藏版AI股」直接受惠